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QDII)A(人民币份额)基金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去年医药行业刚刚经历了极具挑战的一年,在2024年的年报中,我们认为虽然医药行业市场表现较差,但实际上产业一直在稳步前行,尤其是在全球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而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产业表现极其突出,正是对中国医药产业全球影响力的一次价值重估。
从2015年药监局改革以来已有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创新药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建立起来,从最开始的me-too类的仿创药,到后来的me-better改良模仿药,还有现在first-in-class的首创新药。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一套从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到上市谈判进医保放量的完整的药物研发体系,最终使得中国的创新药临床数量已经和美国并驾齐驱,并且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方式出海去实现国际化。
随着临床数据的持续积累,全球医药产业界对中国创新药的态度发生了从最初的不信任——质疑分子设计或临床数据质量,到如今一致认可其全球竞争力的转变。这种态度演变,特别是跨国巨头对中国创新药的认知升级,正是本次价值重估的核心驱动力。这一从“疑”到“信”的过程,本质上是量变引发质变,极具爆发力,这也解释了本次行情为何如此迅猛——它不过是创新药产业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跨国大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业,正是在合适的时机遇上了合适的伙伴,从而铸就了这一历史级别的产业浪潮。前者面临专利悬崖、美国药价管控、关税等多重负面压力,亟需新品种填补存量产品的业绩缺口;后者则凭借高效率、快速研发、高品质与低成本优势,成为理想选择。于是,来中国购买创新药资产迅速成为跨国巨头的共识,今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均创同期新高。随着更多跨国药企涌入,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合作中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加速打造全球竞争力强的资产。这一正反馈循环已然启动,并将愈发迅猛。
我们判断,这一产业趋势才刚刚拉开序幕。去年,大药企外购分子中三分之一源于中国,这一比例未来很可能持续攀升,中国创新药资产将在全球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将继续遵循这一趋势进行配置,维持在创新药领域的重仓比例。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力争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QDII)A(人民币份额)基金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创业板指数上涨0.53%,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7.36%,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其涨幅在全市场位居前列。恒生指数上涨20.0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7.89%,主要依靠创新药和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等成分股的拉动。美股市场方面,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3.6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48%,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下跌7.90%,表现较差。
本基金秉持全球视野下的医药产业投资逻辑,充分发挥QDII资格优势,构建跨市场投资组合。核心策略聚焦两大维度:深度挖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医药资产,积极布局全球医药创新前沿领域。在报告期内,本基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仓位优化,降低了美股的仓位,将主要仓位集中于港股的创新药领域。这一战略调整,主要源于我们对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入研判。
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当前产业趋势的高度、强度及持久性迎来高度认可。作为专注投资医药行业的基金,我们应全力把握这一浪潮。因此,在原有超配创新药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配置力度,将绝大部分仓位聚焦于创新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