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3季度
- 2025年中期
- 2025年第2季度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 2021年年度
- 2021年第4季度
- 2021年第3季度
- 2021年中期
- 2021年第2季度
- 2021年第1季度
- 2020年年度
- 2020年第4季度
- 2020年第3季度
- 2020年中期
- 2020年第2季度
- 2020年第1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A股市场整体延续强势表现,上证指数上涨12.73%,沪深300指数上涨17.90%,创业板指上涨50.40%。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4.9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4,表现居中。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11.56%,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31.92%,表现亮眼。细分板块中,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板块表现突出,指数上涨36.69%;而创新药板块在8-9月份出现阶段性调整,短期波动有所加大。美股方面,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5.2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1.24%,标普生物科技ETF(XBI)上涨20.86%,表现优异,显著跑赢主要宽基指数。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秉持全球视野下的医药产业投资逻辑,充分发挥QDII资格优势,构建跨市场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在投资策略上,基金延续了年初以来的核心配置思路,重点聚焦中国创新药产业,同时自下而上精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标的。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临床合作、license-out授权及并购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海外医药板块在经历前期估值调整后,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政策不确定性缓解以及创新药研发回暖,整体出现触底反弹迹象。报告期内,我们适度提升了部分美股创新药的仓位,以更好地把握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机会。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球医药产业的中长期逻辑依然清晰:在创新驱动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双重支撑下,行业有望继续稳步成长。本基金将继续坚持“全球配置、中国深耕”的投资思路,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挖掘长期价值。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继续保持专业、谨慎与敬业的态度,勤勉尽责,力争为投资者创造更优的长期回报。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1.5112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7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03%;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1.5015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9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03%。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去年医药行业刚刚经历了极具挑战的一年,在2024年的年报中,我们认为虽然医药行业市场表现较差,但实际上产业一直在稳步前行,尤其是在全球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而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产业表现极其突出,正是对中国医药产业全球影响力的一次价值重估。
从2015年药监局改革以来已有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创新药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建立起来,从最开始的me-too类的仿创药,到后来的me-better改良模仿药,还有现在first-in-class的首创新药。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一套从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到上市谈判进医保放量的完整的药物研发体系,最终使得中国的创新药临床数量已经和美国并驾齐驱,并且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方式出海去实现国际化。
随着临床数据的持续积累,全球医药产业界对中国创新药的态度发生了从最初的不信任——质疑分子设计或临床数据质量,到如今一致认可其全球竞争力的转变。这种态度演变,特别是跨国巨头对中国创新药的认知升级,正是本次价值重估的核心驱动力。这一从“疑”到“信”的过程,本质上是量变引发质变,极具爆发力,这也解释了本次行情为何如此迅猛——它不过是创新药产业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跨国大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业,正是在合适的时机遇上了合适的伙伴,从而铸就了这一历史级别的产业浪潮。前者面临专利悬崖、美国药价管控、关税等多重负面压力,亟需新品种填补存量产品的业绩缺口;后者则凭借高效率、快速研发、高品质与低成本优势,成为理想选择。于是,来中国购买创新药资产迅速成为跨国巨头的共识,今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均创同期新高。随着更多跨国药企涌入,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合作中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加速打造全球竞争力强的资产。这一正反馈循环已然启动,并将愈发迅猛。
我们判断,这一产业趋势才刚刚拉开序幕。去年,大药企外购分子中三分之一源于中国,这一比例未来很可能持续攀升,中国创新药资产将在全球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将继续遵循这一趋势进行配置,维持在创新药领域的重仓比例。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力争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创业板指数上涨0.53%,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7.36%,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其涨幅在全市场位居前列。恒生指数上涨20.0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7.89%,主要依靠创新药和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等成分股的拉动。美股市场方面,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3.6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48%,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下跌7.90%,表现较差。
本基金秉持全球视野下的医药产业投资逻辑,充分发挥QDII资格优势,构建跨市场投资组合。核心策略聚焦两大维度:深度挖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医药资产,积极布局全球医药创新前沿领域。在报告期内,本基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仓位优化,降低了美股的仓位,将主要仓位集中于港股的创新药领域。这一战略调整,主要源于我们对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入研判。
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当前产业趋势的高度、强度及持久性迎来高度认可。作为专注投资医药行业的基金,我们应全力把握这一浪潮。因此,在原有超配创新药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配置力度,将绝大部分仓位聚焦于创新药领域。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上涨3.26%,沪深300指数上涨1.25%,创业板指上涨2.34%,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9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2,表现较好,尤其是创新药细分行业表现极其突出。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上涨4.1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8.09%,表现突出。细分行业角度,A 股和港股的创新药行业表现突出。美股方面,道琼斯指数上涨4.9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7.75%,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上涨2.27%,表现一般。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相关公司的表现,维持在该方向上的配置仓位,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进行优化;同时,考虑到海外医药股受到美国政府医药关税、MFN(最惠国待遇)等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因此降低了美股仓位。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1.1053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9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39%;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1.0961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8.2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39%。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下跌0.48%,沪深 300 指数下跌1.21%,创业板指下跌1.77%,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29%,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2,表现较好。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上涨15.25%,恒生医疗保健上涨25.23%,表现突出。细分行业角度,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及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细分行业表现突出。美股方面,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2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0.42%,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下跌9.94%,表现一般。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相关公司的表现,维持在该方向上的配置仓位,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进行优化;另外在美股方面,精选细分行业龙头及中国资产相关的公司进行配置。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8636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9.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89%;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8544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9.7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89%。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国内方面,我们认为尽管过去几年医药指数表现疲软,但中国的医药产业一直在稳步前行,尤其在全球市场上,影响力日益增强。创新药临床数量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早期临床数量已超越美国;创新药国际化出海再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license out(许可转让)交易总金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这不仅是中国医药创新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海外方面,我们认为医药创新仍在持续进行,并且有了AI的支持,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所以我们持续关注全球医疗领域前沿创新,对我们比较看好的细分产业趋势进行配置,无论是医疗器械方面的新的治疗手段,还是创新药领域新的技术平台或者新的靶点。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力争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行情。主要宽基指数中,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2.67%,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创业板指录得13.23%涨幅;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上涨17.67%,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实现12.88%和28.64%的涨幅。2024年,医药行业经历了极具挑战的一年,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全球医药行业都显著跑输当地市场的综合指数。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全年下跌14.3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末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同步回调18.93%,美股生物科技板块(XBI指数)仅微涨1%。
本基金秉持全球视野下的医药产业投资逻辑,充分发挥QDII资格优势,构建跨市场投资组合。核心策略聚焦两大维度:深度挖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医药资产,积极布局全球医药创新前沿领域。报告期内,基于对产业周期、估值水平及创新趋势的综合研判,我们维持了较高权益仓位配置。在国内,我们重点看好“创新+出海”方向的严肃医疗领域,重点配置了创新药这一细分行业,自下而上的选择在全球都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内公司进行配置;在海外,我们也寻找全球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前沿创新公司进行配置。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上涨0.46%,沪深300指数下跌2.06%,创业板指下跌1.54%,申万医药指数下跌7.7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表现居后。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下跌5.0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4.73%,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5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17%,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下跌8.85%,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医药指数均显著跑输主流指数。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相关公司的表现,维持在该方向上的配置仓位,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进行优化;另外,考虑到美股的医药股在降息周期中一般有较好的表现,我们继续提升美股的配置仓位,主要配置全球细分行业龙头以及技术创新的前沿方向公司。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202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57%;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133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