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03-30
字号
李中阳

易方达丰华债券A基金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3年,预计经济增速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通胀保持低位。受高通胀影响,美联储、欧央行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均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海外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叠加2022年的高基数效应,出口增速预计保持低位,从对经济的拉动力量变成拖累因素。国内需求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消费场景的恢复将带动居民消费逐步向趋势线回归,春节消费数据显示消费平稳恢复,未来消费回暖将对经济构成正面影响。地产产业链方面,2022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陆续出台了房地产企业融资、预售资金监管、限购限贷放松等政策,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销售低位企稳,前期表现较差的民营地产企业销售也有好转迹象,地产产业链的企稳将消除经济的尾部风险,但反弹高度尚需观察。财政政策表态较为积极,但受高基数影响,基建投资预计边际回落。由于经济温和复苏,需求逐步恢复,虽然服务活动改善会带动服务通胀回升,但整体通胀压力依然不高,目前还看不到高通胀的风险。

我们对2023年的权益市场保持乐观。一方面,国内的需求在过去两年被疫情压制较大,在2023年可能会有一个较好的反弹。另外在经历了2022年外部环境的跌宕起伏之后,仍能看到很多国内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对国内高端制造充满信心,即便未来可能有疫情反复带来的劳动力影响,但预计不会对制造业有大的拖累,其仍会通过自身竞争力,获取比较好的全球渗透率提升以及国产化替代。在这两个大的推动力下,我们预计权益市场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2022年,为应对下行压力,央行进行了降准降息操作,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在经济回升基数尚不牢固、通胀压力不大的2023年上半年,预计货币政策会进入观察期,仍会保持宽松的主基调,不会主动收紧。2022年四季度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修复的较强预期,未来预期与现实的错位将带来债券收益率的波动。在经济温和复苏、货币政策尚未收紧的背景下,利率债收益率易上难下,可能保持宽幅震荡走势,等待基本面更明确的信号。受机构行为影响,信用利差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数,3年以内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尚可,具有较好的套息价值和骑乘收益,是配置的重点;偏长期限的信用债波动较大,组合将优选流动性较好的高等级品种参与波段交易。基于上述判断,组合将保持中性偏短久期,维持偏高杠杆水平,以中短期限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品种,获取票息收益和骑乘收益。同时,组合将根据对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判断,结合对机构行为的分析,适当逆势操作利率债和中长期限信用债,灵活调节组合久期,增厚收益。

经过年初以来的上涨,可转债估值回到历史较高水平,性价比逐步降低,组合将适当止盈,降低仓位和弹性,等待回调后的再配置时机。

易方达丰华债券A基金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2年,受内外部负面因素影响,经济增速震荡下行,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3%,低于年初增速目标;全年通胀保持低位。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治冲突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为应对通胀,美联储超预期大幅加息,金融条件的收紧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行,使得出口同比增速从高位逐步下行,四季度出现负增长。国内经济走势主要受疫情和房地产产业链影响,波动较大。一季度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经济表现平稳。3月份后,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受影响较大,消费场景的缺失使得消费增速大幅低于趋势水平,部分生产活动也受到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虽然在5-6月份,由于疫后自然修复和基建投资的拉动,经济增速出现了环比上行的走势,但7月份后,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对内需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部分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波也拖累了地产产业链,经济重回下行走势。在内、外需均有压力的情况下,四季度政策加大了调整力度,主要集中在防疫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但由于政策产生作用需要时间,所以经济增速仍然偏低。

2022年权益市场呈现单边下跌,其中结构性没有太大差异,全年沪深300指数下跌超20%,万得全A指数也下跌约19%。全年走势来看,前三季度持续受到经济预期的压制,“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下,虽然在4 -7月受益于流动性和稳增长政策,市场有部分反弹,但是后续随着疫情持续压制,对于经济预期的担忧再度回归。8-10月整体市场再度下跌,10月底沪深300指数下跌到年内低点。之后随着疫情放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逐渐扭转悲观预期,11-12月沪深300指数整体反弹。

2022年债券市场前三季度保持震荡,第四季度大幅下跌,中债新综合指数上涨3.29%,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上涨2.63%,收益相比历史均处于偏弱水平。上半年,内外部因素错综交织,债市缺乏强势主线逻辑,10年国债收益率在2.65%-2.85%之间窄幅震荡;3月份前信用利差有所扩大,4月份后资金利率大幅下行,信用利差趋势压缩;短端收益率下行较大,曲线有所陡峭化。7月份后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央行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前期低点到2.58%的阶段性低位;但随着获利盘止盈,10年国债收益率逐步上行到2.76%;信用利差继续小幅压缩。11-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陆续调整,债券收益率超预期上行,10年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超过25bp到2.92%;受机构行为影响,信用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信用利差回到历史较高水平;12月中下旬,随着买盘出现,收益率逐步企稳回落。

受权益市场下跌影响,转债全年震荡下跌,主要有三段走势:中证转债指数1-4月份下跌约11%,4-8月份反弹约8%,8-12月份下跌约9%。全年中证转债指数下跌超10%,结构上看,大盘转债表现优于小盘转债。

报告期内,权益方面,组合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不做行业轮动。2022年市场环境跌宕起伏,根据市场的波动,组合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应对。一季度在海外与国内供给压制下,市场及组合遭遇比较大的回撤。经过审慎考虑,我们认为短期环境扰动带来情绪层面的压制是加仓和布局的机会。从赔率的角度,组合增加电动车、军工、光伏等行业的个股。三季度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组合左侧配置已经证明自身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比如光伏/电动车供应链),以及自身需求和宏观环境关联度相对较弱的子行业,这些行业在整体环境趋弱的情况下,仍可以较好地维持需求快速增长,例如军工、汽车智能化等。四季度国内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同时出口受到海外经济周期的影响继续下行,考虑到组合主要持仓的中游行业需求预计将发生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于是组合进行了相应的调仓:(1)增加国内需求提升的赔率品种,比如疫情期间逆势扩张的可选消费产业链(如汽车及相关的上游资源品);(2)基于性价比的角度降低一些原本需求稳健的个股。2022年组合操作较为积极,但仍遭遇了比较大的回撤,一方面是由于选择的部分个股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是显著低估了需求下行的幅度。往后看,基于对2023年风险资产相对乐观的观点,组合将仍旧保持较高仓位运作,希望通过个股选择获取超额收益。

债券方面,组合一直以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获取票息收益。上半年组合仓位操作略偏保守,下半年则积极增加了债券资产配置,将杠杆比例提高到偏高水平,组合久期亦有所提升。操作上,年初考虑到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赔率较低、同时宽信用政策逐步落地,组合卖出了利率债和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将久期和仓位调整到偏低水平;4月之后,在银行间宽松流动性的推动下,资金利率大幅低于政策利率,考虑到套息收益的价值,组合提高信用债仓位,杠杆和久期均提升到中性水平;5月随着收益率下行,组合将部分信用债仓位替换为利率债,提高了流动性,并在6月份基本面数据好转后卖出。7月之后考虑到经济内生动能疲弱、资金利率长时间维持低位,组合再度加仓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将杠杆和久期提升至中性偏高水平,并在8月降息之后积极进行了利率债波段操作。由于绝对收益率和息差收益较低,10月份组合卖出了部分短端品种,但组合久期仍相对较长,同时保留了相对较高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仓位,这在年末的债券调整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撤;在市场波动的过程中,组合通过逆向操作积极参与利率波段,同时在12月第二轮市场调整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阔后,组合把握机会进行了结构调整,将利率债置换为信用债,力争实现较好的票息收益和骑乘收益。此外,组合在全年持续优化信用债配置,卖出了基本面有瑕疵的品种,替换为高等级信用债。

转债方面,组合在一季度持续降低转债持仓到偏低水平,降低了转债仓位对组合净值的影响;在5-6月份市场反弹过程中小幅加仓了转债,并在三季度择机小幅止盈高价转债和弹性较大的小盘转债,仓位有所降低;四季度组合加仓大盘转债,仓位逐步提高到年内最高水平。

摘自  易方达丰华债券A基金2022年年度报告 查看更多投资观点 查看更多投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