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扬-易方达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基金投资观点集锦

字号
李博扬
2025年第1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宏观经济数据方面,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保持平稳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9.1%,表明中国科技制造升级趋势仍在持续。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较去年12月有所改善,随着新的一年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后续相关消费需求可能进一步释放。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首次将赤字率提高至4%左右,货币政策明确将择机降准降息,两者协同配合,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与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资本市场方面,一季度A股受AI产业链投资升温驱动,整体震荡上行,但板块间呈现出分化的特征,科技成长板块领涨,中小市值风格占优,大市值风格相对疲弱。A股成交额维持在万亿以上,但3月下旬缩量明显,显示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受益于DeepSeek技术进步带动AI产业迅速发展,消费电子相关产品有望加速迭代。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1.55%。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2024年年度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有望在政策支持和内需改善的推动下延续复苏态势,经济增长目标有望维持稳定,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将带来一定挑战。政策方面,政府将继续发力稳增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以支持经济复苏。内需与消费方面,内需市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政府将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消费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特别是“以旧换新”等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投资方面,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推动相关领域投资的积极增长。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面临调整,但政策支持将有助于市场逐步企稳。外贸方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出口可能面临一定压力,但内需的改善有望部分抵消外需的不足。

资本市场方面,A股市场风格有望逐步由“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过渡。在政策支持下,A股市场有望延续2024年9月以来的复苏态势,进入盈利驱动的下一阶段。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方面,2025年有望迎来端侧AI创新元年,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推动硬件升级与产品迭代,开启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消费电子行业有望在AI技术推动、市场需求复苏以及“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多重利好下,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并进一步提升。

作为被动型投资基金,本基金将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以严格控制基金相对目标指数的跟踪偏离为投资目标,追求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和企业盈利提供良好的投资工具。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在政策支持和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2024年全年GDP同比增长5.0%,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消费市场方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长3.8%,较三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基建投资增长4.4%,而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显示出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方面,尽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销售额下降17.1%,但12月单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分别环比上涨37.6%和40.57%,显示出企稳态势。物价水平方面,全年CPI同比上涨0.2%,核心CPI上涨0.5%。四季度以来,核心CPI涨幅逐月回升,显示出消费需求的恢复。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了稳定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消费和投资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

资本市场方面,2024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积极,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市场在年初经历一波急跌反弹后,年中表现持续低迷,直至9月24日多项重磅政策推出,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在“以旧换新”政策和AI技术应用加持下,消费电子行业在2024年整体呈现复苏趋势,投资者对消费电子行业情绪较高。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24.50%。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2024年第4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经济复苏放缓的挑战。经济数据方面,四季度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高于荣枯线50,表明制造业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受益于电商促销提前和以旧换新政策,10月份社零增速上行至4.8%,但由于内生需求依然偏弱,11月份社零增速又回落至3%。房地产需求侧政策放松带动了地产销售积极改善,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依旧偏弱,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5%,较10月份下滑0.9%。政策预期方面,12月份先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表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总体而言,市场对我国政策、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走势充满期待。

资本市场方面,A股在经历三季度末连续大幅上涨的行情后,四季度行情震荡企稳,成交额由季初最高3.5万亿回落至季末约1.3万亿,市场情绪逐渐退潮。受益于消费电子以旧换新政策和AI手机的预期,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四季度走势强劲,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10.55%。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2024年第3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经济复苏放缓的挑战。随着9月份美联储降息50bp,全球降息周期正式开启。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及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密集推出一揽子货币金融政策,包括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发展,提振了投资者信心。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经济工作为主要议题,对经济形势的定调和宏观政策的推出力度更加积极。会议对提振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具体方式包括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等。总体而言,市场对我国政策、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走势充满信心与期待。

资本市场方面,三季度A股在前期大多数交易日震荡下行,但在国庆节前五个交易日迎来连续大幅上涨,9月30日多个主流指数涨幅创历史记录,沪深成交额约2.6万亿创历史新高,体现了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未来表现的乐观预期。受益于利好政策落地后市场对电子产品消费回暖的预期,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在二季度跑赢市场的基础上,三季度仍有不错表现,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13.33%。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2024年中期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一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了当前宏观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功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2024年全年GDP有望实现5%增速目标,但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偏弱、房地产拖累等挑战。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美国大选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外部环境总体风险抬升,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A股市场行情修复形成一定的掣肘。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涵盖智能手机、耳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的上市公司,指数走势主要受到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销量及销量预期的影响。上半年,苹果公司在2024年全球开发大会上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合作GPT-4o打造AI生态。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鸿蒙、盘古首次联袂亮相,鸿蒙生态发展落地。各大芯片厂商也加强了AI技术在终端设备的布局,消费电子终端进入产品迭代的关键阶段,这将引发新一轮的终端换机潮,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长期发展机遇。

作为被动型投资基金,本基金将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以严格控制基金相对目标指数的跟踪偏离为投资目标,追求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和企业盈利提供良好的投资工具。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GDP同比增长5.0%。具体宏观数据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尽管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低位,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和9.5%,显示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呈现稳中有升、持续恢复的态势,但CPI温和上涨、居民信贷需求不振均表明当前消费者信心不足。宏观政策方面,上半年政策主要围绕稳经济和化风险展开,重点在于拉动消费与投资,同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地产金融政策不断推出,都保障着经济稳定运行。

资本市场方面,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理想,经历年初剧烈波动行情后横盘震荡走弱。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回暖预期,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在2月初触底反弹后持续走出独立行情。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下跌0.63%。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2024年第2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本基金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为应对经济复苏放缓的态势,新一轮政策调控正在稳步推行,需要更多的时间发挥效用。宏观经济数据方面,受出口相关行业增势趋弱的影响,4-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4月的6.7%减速至5月的5.6%。受政府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举措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4月的3.6%回落至5月的3.5%。受益于假期消费活力释放,以及家用电器等消费品零售额双位数增幅,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4月的2.3%超预期反弹至3.7%,但CPI温和上涨、居民信贷需求不振均表明当前消费者信心不足。宏观政策方面,二季度政策继续围绕稳经济和化风险展开,重点在于拉动消费与投资,同时加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地产金融政策不断推出,都保障着经济稳定运行。

资本市场方面,二季度A股市场整体横盘震荡,活跃度低迷,5月中旬后呈现缩量下跌态势。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涵盖智能手机、耳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的上市公司,指数走势主要受到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销量及销量预期的影响。二季度,苹果公司在2024年全球开发大会上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合作GPT-4o打造AI生态。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鸿蒙、盘古首次联袂亮相,鸿蒙生态发展落地。各大芯片厂商也加强了AI技术在终端设备的布局,消费电子终端进入产品迭代的关键阶段,这将引发新一轮的终端换机潮。受益于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快速迭代预期,本报告期内,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7.78%。

本报告期为本基金的正常运作期,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