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0年第1季度
- 2019年年度
- 2019年第4季度
- 2019年第3季度
- 2019年中期
- 2019年第2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一季度市场震荡前行,伴随着DeepSeek出圈以及中国科技行业的多点开花,春节前后在科技板块的带动下市场震荡上行,三月下旬市场开始担忧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呈现调整的局面。
中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技术平权的方案,更有性价比且好用的AI技术快速激活下游需求,头部大厂的资本开支也逐步上行。我们看到更多环节的价值创造开始产生。从端侧到数据中心,从算力到存储都产生了比较积极的需求。国内应用、平台、存储、晶圆制造以及面向全球的端侧硬件及零部件开始产生需求的共振。与此同时,头部互联网厂商因为AI带来的很多业务环节的价值创造也正在发展。我们积极地看待这轮中国的AI发展进程,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国内敞口的研究上来。
我们始终相信大规模研发、大规模生产以及大规模市场的循环仍然是我们攀登科技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比较优势。工程化能力以及在大市场中快速迭代创新,依然让很多后发行业有追上的可能。越来越多后来居上的进程正在发生。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调整持仓结构,增加对相关资产的配置。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AI经历过一年多基础设施的推进,我们在应用侧,尤其是端侧AI看到了更多可能产生商业闭环的机会。AI营销以及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在海外已经看到商业变现的巨大潜力,在已有护城河的基础上,收入跨越投入拐点后的价值释放是巨大且非线性的。在认知能力再上台阶的背景下,终端硬件的创新开始加速,智能化在全面加速,新型终端开始加速涌现。而伴随着算力需求以及对物理世界采集颗粒度的提升,端侧零部件以及材料的创新需求也随之而来。
出海方面,伴随着美国大选等地缘政治的变化,市场表现继续逆风,我们继续围绕着制造出海、产品出海、品牌出海这条路径加深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理解。我们也看到其中的优秀企业在经营效率和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海外渠道、提升自身品牌,在更多的市场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大规模研发、大规模生产以及大规模市场的循环仍然是我们攀登科技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比较优势。工程化能力以及在大市场中快速迭代创新依然让很多后发行业有追上的可能。
我们将沿着全球技术变革和中国的自主创新两个维度持续深耕,进一步加深对于逐步具有全球竞争力行业及企业的研究和思考,希望通过自身深度研究、市场认知、行为规则的持续演进和进步,提升未来投资决策的胜率。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大小盘区分明显,呈现出结构分化特征。伴随着生成式AI的不断突破,外需出海以及科技板块整体亮点较多。三季度,市场在经历过漫长的调整后发生了剧烈的反弹。市场对政策加码的期待推动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消费、金融和科技成为反弹主力。伴随着活跃度提升,四季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轮动属性。
基于对产业景气方向以及供需结构的理解,我们围绕着全球AI、中国企业出海以及新质生产力三个方向,寻找配置机会。
报告期内,本基金行业配置以电子、通信、传媒为主,增持的行业主要有电子、通信、传媒,减持的行业主要有计算机、汽车、国防军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四季度,A股市场经历剧烈的反弹后进入震荡阶段,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轮动特征。上证指数上涨0.46%,深证成指下跌1.09%,创业板指下跌1.54%。
本季度我们依旧围绕着全球AI(人工智能)、中国企业出海以及新质生产力三个方向,寻找配置机会。
AI经历过一年多基础设施的推进,在应用侧尤其是端侧AI出现了更多可能产生商业闭环的机会。AI营销以及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在海外已经看到商业变现的巨大潜力,在已有护城河的基础上,收入跨越投入拐点后的价值释放是巨大且非线性的。在认知能力再上台阶的背景下,终端硬件的创新开始加速,智能化在全面加速,新型终端开始加速涌现。而伴随着算力需求以及对物理世界采集颗粒度的提升,端侧零部件以及材料的创新需求也随之而来。
本季度伴随着美国大选等地缘政治的变化,市场表现继续逆风,但我们仍围绕着制造出海、产品出海、品牌出海这条路径加深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理解。我们也看到其中的优秀企业在经营效率和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海外渠道、提升自身品牌,在更多的市场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大规模研发、大规模生产以及大规模市场的循环仍然是我们攀登科技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比较优势。工程化能力以及在大市场中快速迭代创新依然让很多后发行业有追上的可能。
基于以上长期耕耘的方向,本季度增加了对端侧AI及其零部件和部分低估出海标的的配置,并调整新质生产力相关资产的配置结构。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三季度,市场在经历过漫长的调整后发生了剧烈的反弹。市场对政策加码的期待推动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消费、金融和科技板块成为反弹主力。
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我们依旧沿着之前长期看好的方向,以预期收益率比较的思维去进行配置和结构调整,尽量保持客观理性。
我们依旧相对看好出海主题,虽然过去两个季度经历了风格和外部环境的逆风。在较深度地研究了亚非拉市场之后,我们对部分相关市场敞口的持仓个股的中长期竞争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优秀公司在产品和服务切入后,开始逐步把优势市场和服务串联起来,形成自身的网络效应和深厚壁垒。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理解能够让我们在绝对低估的时候敢于定价,当开始有估值泡沫的时候也会更加警醒。
AI(人工智能)在经历过大幅波动后,开始进入到去伪存真的阶段。产业在经历过快速狂奔后慢慢在供给和需求上出现了短期瓶颈。芯片和整机系统在突破技术极限进程中需要时间,供应链也在产业快速奔跑时进入了淘汰赛阶段。但与此同时,在AI上了一个台阶后,硬件和应用下一个奇点也若隐若现。管理人将结合产业趋势和预期收益率比较,调整组合持仓结构。
国内科技自主崛起的进程仍在持续,工程师红利、全面的制造体系、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们的科技事业往前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经历过大幅扩张和行业寒冬之后,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始呈现出往龙头集中的特征。研发和系统的规模效应开始愈发彰显,平台型公司的雏形开始展现。我们沿着这条思路进行此类资产的配置。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我们仍然以需求和供给的框架来审视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立足中长期审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非线性成长机会和投资机遇。
展望未来,伴随着端侧AI出现实质性进展,AI行业开始逐步完成闭环,我们过去有关算力的讨论也变得更加坚实。在大家都在寻找爆款应用时,AI实质上已经在很多方面改造已有的业务流程,提升社会效率,由海外到国内,基础设施和应用将会持续渗透。沿着AI的创新,从点到面的价值创造开始发生,这也为我们未来进行不同资产的比较、定价和配置提供了土壤。
出海在二季度遭遇外部环境的逆风,对成本、关税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逐步增加。把这些“灰犀牛”引入到我们定价体系里后,我们对未来围绕着出海进行投资更有信心。在当下的时刻更应该寻找可能被错杀的优秀公司,而非彻底陷入到不可知论的困境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充分感受到出海的壁垒之高,能真正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所需要的技术、产品、管理、经营能力要求是非线性。能够扎实深耕渠道、理解用户需求、适应全球化体系的组织和公司仍然有望分享这轮出海的红利。
与此同时,科技的自立自强任重而道远。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工程师红利、全面的制造体系、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们的科技事业往前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上而下围绕着新质生产力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直面问题,既要攀登科技的高峰又注重高质量发展,从过去重“量”到现在重“质”,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土壤日益肥沃,面向未来我们理应更有信心,而非被短期的困难蒙蔽双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非线性创新、本土优势科技产业、领先企业出海,是我们持续耕耘的长期方向。我们继续沿着非线性需求扩张和有限优质供给的方向,挖掘优秀公司、进行深度研究和资产配置。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深证成指下跌7.10%,创业板指下跌10.99%。市场大小盘区分明显,呈现出结构分化特征。
AI(人工智能)仍然是非线性需求扩张的主线。伴随着大模型“军备竞赛”的此起彼伏,AI从“能用”到“好用”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伴随着巨头的下场,端侧AI产业更进一步,从笔记本电脑到手机再到新型终端,创新此起彼伏、方兴未艾。从算力到模型再到应用和终端,人工智能在今年完成了非常重要的闭环。飞轮一旦开启,对算力、存储以及硬件终端投资的基础变得更加扎实。
出海依旧是我们坚守和持续深耕的方向。优质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如何在异国他乡深入人心、形成用户心智,全要素的制造能力如何在更长的产业链里形成比较优势、完成价值创造,依旧是我们持续研究的问题。虽有逆风,但是我们相信在国内体现出极强竞争力的产业和龙头公司走出国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此外供给侧整合和出清的进程在不少行业正在发生,冬去春来,不少现在悲观定价的行业都在孕育着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经历了一季度的市场大幅波动,本季度市场震荡下行,上证指数下跌2.43%,创业板指下跌7.41%。
AI(人工智能)仍然是非线性需求扩张的主线。伴随着大模型“军备竞赛”的此起彼伏,AI从“能用”到“好用”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伴随着巨头的下场,端侧AI产业更进一步,从笔记本电脑到手机再到新型终端,创新此起彼伏、方兴未艾。从算力到模型再到应用和终端,人工智能在今年完成了非常重要的闭环。飞轮一旦开启,对算力、存储以及硬件终端投资的基础变得更加扎实。
出海依旧是我们坚守和持续深耕的方向。优质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如何在异国他乡深入人心、形成用户心智,全要素的制造能力如何在更长的产业链里形成比较优势、完成价值创造,依旧是我们持续研究的问题。二季度虽有逆风,但是我们相信在国内体现出极强竞争力的产业和龙头公司走出国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此外供给侧整合和出清的进程在不少行业正在发生,冬去春来,不少现在悲观定价的行业都在孕育着机会。
总而言之,非线性创新、本土优势产业、领先企业出海,是我们持续耕耘的长期方向。我们继续沿着非线性需求扩张和有限优质供给的方向,挖掘优秀公司、进行深度研究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