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健-易方达创新驱动混合基金投资观点集锦

字号
贾健
2025年第1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一季度A股表现相对平稳,宽基指数沪深300下跌1.21%,中小盘指数上涨1.86%,风格上中小市值成长股相对占优。本基金一季度的观点与操作变化如下:

第一,对于人工智能,全球人工智能的叙事在一季度发生较大变化,一是阶段性开始从单纯堆算力的训练侧逐步向优化算力成本的推理侧转变,二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迅速拉近与海外的距离,并且在基础架构层面有引领产业进步的可能。对此,我们认为,国内人工智能的胜率显著提升,因此加大了国内算力产业链的配置,包括国产晶圆厂和国产存储公司。同时,我们紧密跟踪国内外应用侧的变化以及基础大模型的进展,认为应用侧将是接下来最容易出现超级成长股的方向。

第二,对于新能源、军工、医药等前几年跌幅靠前的板块,我们看到了向好的边际变化,结合技术趋势与估值水平,我们做了以下调整:一是调整了新能源的配置结构,集中对光伏新技术的仓位,并增配了海风零部件龙头公司;二是增配了景气度有望持续超预期的军工上游零部件公司;三是看好创新药大方向,增配了估值已充分消化的上游医药服务龙头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5年,我们相信在政府对经济的刺激背景下,宏观环境将向好,看好权益市场;从结构上来看,我们认为经济结构将继续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看多以科技和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成长方向。

具体而言,流动性角度来看,当前海内外的流动性整体宽松(美欧等主要市场处于降息通道);政策面角度来看,鼓励以保险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均将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基本面角度来看,国家对汽车、家电等消费类行业的刺激,对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

落实到本基金的行业选择上,我们继续重点看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能源变革方向。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主要指数均取得正收益,其中,分行业表现来看,金融、家电、通信涨幅靠前,医药、农林牧渔、消费者服务表现靠后;本基金主投的成长板块中,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设备等表现较好,医药、新能源等表现较差。

本基金2024年表现未达预期,复盘下来,主要负贡献来自于行业选择。尽管在以人工智能算力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有多只重仓股取得较高正收益,但本基金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配置更大,除少数个股外,新能源类重仓股均形成了较大亏损,导致产品整体负收益。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2024年我们有较高的参与度,在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回报率产生分歧时(爆款应用迟迟未出现),我们从搜索算法和推荐算法的升级改造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全球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开支仍将具有很好的持续性,以此为出发点重点配置了光模块、PCB(印刷电路板)、液冷等产业链的龙头标的。当前位置,随着大模型的快速进步,我们认为投资主线将逐步迁移至下游应用,人工智能有很强的基础设施属性,这对各行各业都将带来很好的机会,其中,我们对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教育等领域将保持关注。

对于新能源产业,我们反复强调“能源变革是几十年维度的大级别投资机会,很难一蹴而就,也绝不会昙花一现”,尤其是在进入光储综合平价且全产业盈利位于历史低位的当下。在投资策略上,我们仍然保持“重个股Alpha、轻板块Beta”的思路,当前位置重点看好景气度低迷背景下仍有望引领新技术进步的龙头企业。

本基金将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持续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大空间、低渗透率”的行业中挖掘机会。

2024年第4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第四季度市场主要指数表现相对平稳,除科创50指数实现13.36%的涨幅外,其余主要指数涨跌幅均在零附近。从结构上来看,小盘成长股占优。

本基金投资策略不变,仍然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持续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大空间、低渗透率”的成长行业中挖掘机会。成长股经历了2021年以来的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已回落至低位,且涌现出了人工智能等新方向,我们对成长策略保持乐观,维持高仓位运行。

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配置了光储新能源、AI算力、智能驾驶等方向。

沿着三季报对光储新能源的分析(随着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我们认为新能源已经从“光伏平价”全面进入“光储平价”时代),四季度平价进程进一步加快,并且随着国内光储行业相继开展“反内卷”的自律行动,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竞争格局都有望得到修复。标的选择方面,我们增持了叠加光伏BC(背接触)新技术加持的龙头公司,虽然四季度股价表现欠佳,我们依然保持乐观。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四季度GPT-o3与DeepSeek V3等大模型的发布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的信心,带动上游AI算力景气度持续向上,下游广告行业、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应用方向也有快速发展,我们集中布局了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汽车智能零配件龙头标的。

2024年第3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三季度市场波动较大,主要指数经历了调整之后均大幅上涨,从结构上来看,成长股的波动尤其显著。

本基金投资策略不变,仍然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持续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大空间、低渗透率”的成长行业中挖掘机会,成长股经历了三年多的调整之后,不管是整体的估值水平(β),还是个股的竞争力差异(α)都有了更好的投资土壤,我们对此保持乐观,相应地增加了基金仓位。

报告期内本基金持仓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两点:

(1)“能源变革”方向:随着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我们认为新能源已经从“光伏平价”全面进入“光储平价”时代,平价的范围不管是在区域上还是在场景上,都在三季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考虑成长空间和商业模式的持续性,我们增持了精选的光储标的。

(2)“生产力阶跃”方向:此前我们重点探讨了海内外云厂对人工智能“存量改造”带来的算力需求(主要集中在推荐算法和搜索算法的升级改造),通过本季度的跟踪,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此的理解,认为这一趋势的持续性将好于我们此前的判断。结合GPT-o1等一系列海内外新模型的发布,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打开,综合来看,人工智能产业的胜率进一步增加。投资策略方面,我们保持集中并增持了业绩持续超预期的AI算力板块,并且进一步加大了对海内外“爆款应用”的跟踪,随时做好从“存量升级改造”到“全新人工智能需求”的投资准备。

2024年中期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当前位置,市场对国内经济在疫后复苏的节奏、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节奏、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创新的产业节奏仍有一定分歧。

展望未来,我们对二级市场的走势抱有信心和耐心。

耐心角度,每到市场低迷的时期,耐心可能比信心更重要,这包括对消费复苏的耐心、能源变革继续深化的耐心,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耐心;信心角度,我们一方面相信当前A股极端的低估值将回归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对中国诸多产业的全球定价能力有信心。

具体而言,本产品将继续在以新能源/军工/医疗设备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以及以半导体/AI算力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寻找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成长股调整较多,创业板和科创板等主要成长类指数均为负收益。

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策略不变,仍然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持续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大空间、低渗透率”的成长行业中挖掘机会。

在前面的定期报告中,我们把本基金的主投方向概括为“能源变革”、“国产替代”,并积极寻找有望实现“生产力阶跃”的新方向。本期我们维持对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能源变革”方向的重点配置,并加大了以AI(人工智能)算力为代表的“生产力阶跃”新方向的仓位,随着诸多领域的国产化进程进入深水区,我们提高了在该方向的选股标准,具体思考如下。

新能源板块在报告期内调整较多。投资策略上,我们已经从板块Beta思路逐渐转变为选个股Alpha的思路,将仓位集中到竞争格局好(控局能力强)的龙头个股,其特征是盈利触底向上,但估值随板块一起回落至历史低位,典型代表为光伏辅材龙头、光伏跟踪支架龙头等。按照该策略选出的个股在行业逆风期也取得了优秀甚至新高的业绩表现,但在股价的绝对收益上却没有体现(虽然相对新能源主要指数有显著相对收益),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立足当下,新能源产业不管是光储还是锂电行业,在供给端都仍有很大压力,不少龙头企业开始亏现金流,这是在上一轮2018年的低谷中都不曾发生的情况,结合对板块负债表以及现金流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新能源不同环节的供需反转有望在未来半年内相继发生,这提供了很好的投资窗口期。

我们坚信,能源变革是几十年维度的大级别投资机会,很难一蹴而就,但也绝不会昙花一现。当前位置,我们除了对部分个股保持信心之外,也将做好在产业供需拐点来临时对板块整体进行配置的准备。

“生产力阶跃”方向,今年以来,海外头部云厂对AI进行了持续投入,部分公司的资本开支中接近一半投在了AI领域,这直接带动了海内外AI算力相关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面对迟迟未至的爆款应用,我们重点分析了互联网大厂在推荐算法和搜索算法方面的升级改造,认为有较高持续性,相关龙头公司业绩已经或即将迎来高速增长,业绩的上调将有效影响短期的对应估值。整体来说,人工智能这一产业趋势的胜率阶段性提升了,展望未来,一方面我们将持续紧密跟踪主要厂商对AI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于“爆款应用”也需要加大跟踪力度,前者更多代表存量需求的升级改造,而后者将带动全新的人工智能需求,更值得期待。

2024年第2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二季度A股主要指数均有所下跌,其中成长方向调整幅度更大。

本基金报告期内投资策略不变,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持续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大空间、低渗透率”的行业中挖掘机会。

在前面的定期报告中,我们把本基金的主投方向概括为“能源变革”、“国产替代”,并积极寻找有望实现“生产力阶跃”的新方向。本期我们维持对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能源变革”方向的重点配置,并加大了以AI(人工智能)算力为代表的“生产力阶跃”新方向的仓位。

“生产力阶跃”方向,受益于海外云厂对AI(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海内外AI算力相关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面对迟迟未至的爆款应用,我们重点分析了互联网大厂在推荐算法和搜索算法方面的升级改造,认为有较高持续性,相关龙头公司业绩已经或即将迎来高速增长。

新能源板块在本季度下跌较多,我们的分析如下:

投资策略上,从2022年开始,我们从板块Beta思路逐渐转变为选个股Alpha的思路,将仓位集中到竞争格局好(控局能力强)的龙头个股,其特征是盈利触底向上,但估值随板块一起回落至历史低位,典型代表为光伏辅材龙头、光伏跟踪支架龙头等。按照该策略选出的个股在行业逆风期也取得了优秀甚至新高的业绩表现,但在股价的绝对收益上却没有体现(虽然相对新能源主要指数有显著相对收益),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立足当下,新能源产业在供给端仍有很大压力,不少龙头企业开始亏现金流,这是在上一轮2018年的低谷中都不曾发生的情况,结合对板块负债表以及现金流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新能源不同环节的供需反转有望在半年内相继发生。

能源变革是几十年维度的大级别投资机会,很难一蹴而就,也绝不会昙花一现。针对以上分析,当前,我们除了对部分个股保持信心之外,也将做好对产业供需拐点来临时对板块整体进行配置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