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良琦-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A基金投资观点集锦

字号
欧阳良琦
2024年第4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9月下旬随着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稳市场举措出现,市场出现大逆转,各大指数的权重股表现较好,然而四季度市场并没有延续三季度末的上涨,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沪深300指数四季度下跌2.06%,中证500指数下跌0.30%,创业板指下跌1.54%,科创50指数上涨13.36%,市场阶段性风险偏好提升,科技板块表现较好。三季度末,我们曾预计指数上涨较多之后,在追求确定的情况下,大市值公司表现会显著好于中小市值公司,这个趋势预计会持续全年,直到经济基本面出现明显拐点。而实际情况和预判有所差异,12月中旬之前超跌的中小市值公司在流动性改善的情况下表现显著优于权重股,但是随着成交量的下降,12月下旬之后又逐步回归大市值风格。2024年的产业变革主要还是人工智能相关方向,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个股业绩大幅度增长,股价表现较好。人工智能产业开始逐步从海外往国内扩散,国内互联网巨头出现资本开支大幅度提升的现象,国产算力板块预计业绩出现大幅度提升。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出模型、云、终端、应用的逐步闭环,海外B端应用公司业绩显著改善,板块行情从过去几个算力龙头往更多子行业扩散,持续性明显增强。除了产业变革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整个经济动能切换的过程中,各个行业都出现重塑,龙头的竞争优势得到体现,我们观察到行业龙头的优势出现扩大,例如消费电子、新能源、化工行业都出现类似的现象。我们还观察到很多新的消费习惯出现变化,逐步往满足型消费、悦己型消费过渡,商品消费往服务消费迁移,由此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分化已经不能简单用过去的经济周期思路去解释,结构性因素不可忽视。

本基金持仓结构跟随产业发展调整: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继续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板块,本季度加仓了国产算力板块;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增加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尤其是与先进制程、先进算力和存储相关的公司;在其他板块根据性价比优化了新能源和汽车智能化板块的配置。

2025年国内经济有望在政策刺激下逐步回到复苏通道,虽然面临贸易冲突加剧、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等不确定性,A股和港股整体估值较低,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顺应产业变化、业绩和估值匹配的公司有望持续获得超额收益。从中长期看,新一轮技术变革已经明确,人工智能已经在产业端逐步落地,受益于这一轮产业趋势的核心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在内需端继续挖掘卡脖子环节公司,在外需端挖掘有明显竞争力的公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持续关注贸易壁垒带来的可能风险。本基金保持较高仓位运作,将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2024年第3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三季度初至9月中旬,市场延续二季度末的下跌走势,市场成交量持续缩小,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港股市场相对平稳,市场整体仍然在底部;9月下旬,随着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稳市场举措出现,市场出现大逆转,各大成份指数的权重股表现较好。虽然阶段性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中小市值个股涨幅较大,但是在指数上涨较多之后,在追求确定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大市值公司表现依然会显著好于中小市值公司,这个趋势预计会持续全年,直到经济基本面出现明显拐点。三季度以来经济出现恢复力度不及预期的情况,部分行业量价齐跌,打破通缩循环仍然有赖于财政政策发力。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海内外情况仍有较大发展变化,核心个股在经过2023年下半年的回调后估值回调明显,今年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个股业绩大幅度增长,因此在消化估值后表现较好;软件和内容板块由于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早期,业绩还没有见到爆发的趋势,整体表现较弱;7-8月份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均出现回调。本基金持仓结构跟随产业发展调整: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继续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板块,预计智能终端的变化是一个慢变量,在后续观察到生态变化的时候会加大配置仓位;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重点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尤其是国产算力以及国产设备公司,个股更加聚焦平台型公司,减仓了短期涨幅较大、估值和业绩不匹配的小市值公司;在AI应用环节,首先关注AI对主业的改造,继续增加有望受益于AI应用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在其他板块增加了新能源和汽车智能化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

从短期看,2024年国内经济有望在政策刺激下回到复苏通道,流动性合理充裕,业绩和估值匹配的公司有望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组合里将相应增加一些底部品种。从中长期看,新一轮技术变革出现萌芽的态势,人工智能已经在产业端逐步落地,带动信息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后续有望扩展到其他行业,受益于这一轮产业趋势的核心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在内需端继续挖掘卡脖子环节公司,在外需端挖掘有明显竞争力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会持续关注贸易壁垒带来的可能风险。本基金将维持较高仓位运作,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2024年中期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年年报中我们提到,部分子行业经过2023年的上涨,估值差异明显偏移大盘,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市值公司涨幅偏大,2024年如果不能很好兑现可能有回调压力。

在2024年上半年,没有兑现产业趋势的公司跌幅较大,其中中小市值公司尤为明显。本基金仍然围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作为主要配置,将业绩兑现确定度和估值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从中长期看,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的投资范式需要不断进化,对行业的外部性考量、全球贸易壁垒需要重点评估,在追求收益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风险因素。本基金将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沪深300上涨0.89%,中证500下跌8.96%,科创50下跌16.42%,指数之间分化较大。上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大市值公司表现优于中小市值公司,背后的原因有宏观经济因素、市场风格因素、增量资金因素,但是归根到底是市场对确定性要求提升,对估值容忍度下降。在经济增速中枢下移、海内外变量较多的情况下,市场倾向于寻找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成长的久期考量在缩短。假如中长期变量不发生变化,预计市场风格会延续较长时间,投资者应该将更多精力聚焦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在合理偏低估的价格介入。当前市场有三条主线需要持续关注:1)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行业;2)以出海作为第二曲线的企业;3)红利低波行业。由于本基金主要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因此主要关注前两条市场主线。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大国竞争的基石,将会在未来持续产生回报。我们从2023年年初便开始关注人工智能行业对产业链的重塑,总体上产业在超预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人工智能对已有业务的改造。2023年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出现显著不同,海外在大厂的带动下投入加大,而国内仍然处于弱投入的阶段。但是到了2024年,国内外均出现投入较大的现象,在报表端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已经开始兑现业绩。国内经济出现弱复苏,由于竞争激烈,量的复苏先于价的复苏。我们积极挖掘在国内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具备全球化扩张能力的企业,预计这类公司将会持续产生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本基金持仓结构有所调整:A股方面,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继续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增配智能终端板块;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重点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个股更加聚焦平台型公司,减仓了业绩确定性较弱的个股;在AI应用环节,关注AI对主业的改造,增加了有望受益于AI应用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部分中小市值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经较为合理,虽然短期受到风格压制,但是中长期有望表现较好,本基金基于1-2年维度适当加仓了部分有特色、估值合理、跌幅较大的优质公司。

2024年第2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二季度初市场延续一季度末上涨走势,4月和5月上旬在地产政策带动下出现上涨,之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出现较大的回调。市场整体结构性分化仍然明显,在追求确定性的情况下,大市值公司表现显著好于中小市值公司。二季度以来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的通道,量的复苏相对显著,价格的复苏比较分化。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海内外情况变化较大,在经过2023年下半年的回调后,核心个股估值回调明显,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个股业绩大幅度增长,在消化估值后表现较好,软件和内容板块由于仍然处于产业发展早期,业绩还没有见到爆发的趋势,整体表现较弱。4-5月,海外智能终端行业发生变化,苹果、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推广AI(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带动新一轮换机预期,电子领域相关个股表现较好。

本基金持仓结构跟随产业发展进行调整:A股方面,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继续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增加智能终端板块的配置;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重点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个股更加聚焦平台型公司,减仓了业绩确定性较弱的个股;在AI应用环节,关注AI对主业的改造,增加了有望受益于AI应用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

从短期看,2024年国内经济继续复苏,流动性合理充裕,经过2023年的估值消化,市场对悲观因素反应较为充分,业绩和估值匹配的公司有望持续获得超额收益。从中长期看,新一轮技术变革出现萌芽的态势,人工智能有望在产业端逐步落地,在需求端带来新的增量,带动各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受益于这一轮产业趋势的核心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在内需端继续挖掘卡脖子环节公司,在外需端挖掘有明显竞争力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关注贸易壁垒带来的可能风险。

本基金保持较高仓位运作,将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2024年第1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1月份出现较大跌幅,2-3月上涨明显。传统行业涨幅超过成长股行业,TMT中通信表现较好,电子、计算机表现较差。一季度以来市场虽然对经济仍然担心,但是经济数据显示复苏的趋势不变,股票市场支撑较强。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变化较大,但是市场对确定性要求更高,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个股表现大幅超过智能硬件、软件、内容板块。智能终端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创新力度不及预期,电子领域相关个股表现较差。本基金持仓结构有所调整: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继续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减少了智能终端板块的配置;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重点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个股更加聚焦于平台型公司,减仓了业绩确定性较弱的个股,增加了处于拐点的新能源成长个股比例。

从短期看,2024年国内经济继续复苏,流动性合理充裕,经过2023年的估值消化,市场对悲观因素反应较为充分。从中长期看,新一轮技术变革出现萌芽的态势,人工智能有望在产业端逐步落地,在需求端带来新的增量,带动各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受益于这一轮产业趋势的核心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在内需端继续挖掘卡脖子环节公司,在外需端挖掘有明显竞争力的公司。本基金保持较高仓位运作,将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2023年年度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从短期看,市场对悲观因素反应较为充分,但是部分子行业经过2023年的上涨,估值差异明显偏移大盘,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市值公司涨幅偏大,2024年如果不能很好兑现可能有回调压力。从配置上更加倾向于受益于产业的中大市值公司,将兑现确定度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从中长期看,新一轮技术变革出现萌芽的态势,人工智能有望在产业端逐步落地,在需求端带来新的增量,带动各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受益于这一轮产业趋势的核心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随着大国之间对发展以及安全的政策调整,整个战略新兴行业产业开始重塑,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的需求,本基金将继续顺应产业趋势,保持产业洞察,积极寻找在产业变革中引领行业变革的优势企业的投资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3年全年市场先上后下,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中证500下跌7.42%,科创50指数下跌11.24%。上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行业以及复苏预期较强的家电、汽车等行业涨幅靠前。下半年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前期上涨较多的TMT行业调整较多,资源相关行业表现较好。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海内外均有重要进展,引发市场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热情,对数字基础设施、智能硬件、软件、内容带来较大的影响,通信、传媒、计算机等行业涨幅居前。但是,本轮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进展出现显著不同,海外在大厂的带动下投入加大,国内仍然处于弱投入的阶段,预计发展落后海外1-2年时间,2024年需要重点观察兑现的情况。市场各行业轮动分化明显且轮动节奏较快,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轮动,市场对各板块新技术的热情明显更高,市场在多因素影响下涨跌斜率更为陡峭,需要投资者具备更加前瞻的布局意识。

本基金持仓结构有所调整:A 股方面,跟随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展,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端,配置了受益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龙头公司以及核心瓶颈环节的特色公司;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继续重点配置壁垒较高且具有产品延展能力的优质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增加估值合理且和AI终端相关的公司;增加了一些前期跌幅较大但是长期仍然具有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公司以及新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