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 2021年年度
- 2021年第4季度
- 2021年第3季度
- 2021年中期
- 2021年第2季度
- 2021年第1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分化与政策驱动并行的特征。在科技产业政策密集催化下,以人工智能、半导体国产替代为核心的高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信息技术服务、机械及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受益于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预期,成为市场主线。与此同时,贵金属、电力等防御性板块因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利率环境波动,吸引避险资金阶段性增配。相比之下,受海外需求放缓及国内产能出清压力影响的部分传统制造业,以及房地产服务、航空客运等板块表现相对疲弱。
本季度本基金的量化因子表现呈现出显著的“政策适配性”特征。在政策红利释放的科技领域,研发投入强度、专利储备密度等反映技术壁垒的成长类因子持续有效,尤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技术落地进度与订单能见度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量化策略层面,我们进一步迭代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特征工程框架,重点提升对非结构化文本的解析能力,并引入行业景气扩散指数优化因子择时信号。这些迭代使得模型表现得更加稳健,模型预期超额收益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5年,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宏观层面,预计国内经济将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将继续坚持量化投资的理念,不断优化投资模型和策略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我们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确保投资组合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健。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把握市场机遇,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市场震荡上行。从行业表现看,上半年红利风格显著,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行业因低估值、业绩稳定及政策支持表现突出;计算机、传媒行业受下游需求与竞争影响表现不佳。下半年成长风格崛起,通信受益于5G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电子在半导体国产替代和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下涨幅居前。
在量化因子领域,质量和估值类因子上半年表现优异,高ROE、低市盈率且财务稳健的企业受青睐。下半年随着市场风格转变,成长类因子作用增强,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因子在选股中的权重上升,凸显市场对企业未来增长潜力的关注。这些量化因子的表现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不同阶段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也为我们量化投资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4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持续优化了自身投资策略。我们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迭代量化选股模型;通过挖掘海量数据,捕捉市场规律,大幅提升了模型预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四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线展开。政府通过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力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央加大了对内需的刺激力度,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此外,央行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通过定向降准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行业表现来看,市场风格在四季度出现了较显著的变化。科技成长股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表现强劲,但随着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资金开始逐步转向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
四季度,我们对量化模型进行了持续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特别是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时期,我们通过增加因子的多样性和调整因子权重,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收益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量化模型,引入更多先进的因子和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三季度,市场整体向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升。大小盘层面,代表市场大盘风格的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6.07%,代表市场小盘风格的中证2000指数上涨17.67%。行业层面,表现靠前的行业有非银金融、房地产、商贸零售、社会服务、计算机;表现靠后的行业有银行、农林牧渔、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行业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季度反转效应,二季度表现靠前的行业在三季度表现相对靠后。量化因子层面,贝塔因子和低波动因子在三季度表现相对较好。宏观层面,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齐发,促进了市场的反弹;预期政策落地发力,将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
三季度,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策略的风控体系。通过引入一定的风险因子,可以有效地控制超额收益的回撤。策略迭代方面,进一步扩展了因子库,使得量化模型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获取超额收益。当前形势下,预期随着宏观政策的不断推进,市场继续向上回升的概率较大,我们将继续通过选股模型跟踪市场不同方面的变化,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预期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宏观经济政策将持续发力,经济增速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微观层面,我们需要关注制造业升级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市场呈现了一定的波动。上半年,市场大小盘风格分化显著,代表大盘风格的沪深300指数上涨0.89%,代表小盘风格的中证1000指数下跌16.84%。行业层面,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石油石化等行业表现较好,计算机、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等行业表现较差,市场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红利风格。在传统量化因子层面,质量、估值类因子上半年表现较好。
上半年,在选股策略层面,我们进一步迭代了量化选股模型,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使模型在历史上能够有更加稳健的表现,预期收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较多的行业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场整体向下的概率相对较小。接下来,我们会利用新的选股模型去跟踪市场的变化,进而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二季度,市场呈现了一定的波动及变化。代表市场大盘风格的沪深300指数在二季度下跌2.14%,代表市场小盘风格的中证2000指数下跌13.75%,市场的大小盘分化进一步加剧。在行业层面,银行、公用事业、煤炭等高股息行业在二季度表现相对较好,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红利风格。二季度,资本市场政策持续出台,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投资者利益得到更好地保护,这有助于市场长期的健康发展。
策略层面,我们进一步迭代了量化选股模型,使之在历史上有着更加稳健的表现,预期收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当前时点下,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存在较多的行业和板块处于历史低位,市场整体向下的概率相对较小。接下来,我们会利用量化选股模型去跟踪市场各个维度的变化,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