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成-易方达策略成长混合基金投资观点集锦

字号
蔡荣成
2022年第1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2年一季度,受海外地缘政治波动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经济整体表现疲弱。A股呈现整体下跌的状态。上证综指下跌10.65%,深证成指下跌18.44%,创业板指下跌19.96%。

一季度权益市场逆风不断。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让制造业本已不通畅的供应链雪上加霜。通胀抬头,供需错配持续,制造业成本侧承压,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终端需求。这种逆风在手机及汽车行业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但是从另一个维度上来说,目前制造业供给侧和需求侧所面临的问题,也成为了制造业公司长期竞争力的试金石,压力越大,弹力越大。通过压力测试的优秀公司有望提升长期综合实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制造业逆风期间,我们依然沿着景气度较高的方向进行布局,在硅片产业链等景气持续方向加大配置,优化持仓结构。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范畴下,天空互联网方兴未艾,虚拟现实正在加速与B端、C端等各种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正进入加速渗透期,金融科技也在推动金融普惠化……数字经济正在各个方面提升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效率。伴随应用的不断拓展,数据量不断扩张,市场对相关硬件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基于对数字经济长期前景及行业应用进入加速期的判断,我们加大了对数字经济板块的配置,并基于景气方向和长期空间进行持仓优化。

创新、成长和变化能够带来显著的增量价值蛋糕,减少思想的固化,解决一系列我们面临的投资难题。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类似于今年一季度所面临的逆风可能在路途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有信心持之以恒地沿着这个方向投资时代机遇与优秀企业,企业因创造价值而推动社会和国家进步,我们因发现价值而有机会获得长期收益。我们只有更努力、更勤勉,同时也更有耐心,才有机会收获长期的果实。

2021年年度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2年伴随着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预期逐步加强、疫情低基数效应消退、部分高景气赛道逐步由非线性成长往线性成长或降速成长过渡,宏观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变化与波动可能继续放大。在这种宏观和市场环境下,持续、高质量的成长将会变得更加稀缺。同时增长机会的减少,使得投资者倾向于做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的线性外推。

而我们心中的成长与此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所理解的科技进步就是用一段又一段的不连续创新衔接起来的连续性创新,企业成长就是一段又一段不连续的趋势成长衔接起来的成长曲线。这种衔接力可以归因为通用技术平台的打造、企业自身创新基因的积累、经营管理能力的累积——这也是我们持续精进、做好深度研究的目的所在。而成长的基因是变化的,因为有了变化才会有进化,有了变化才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变化才能解决一系列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困境和投资难题。如果我们相信成长的非连续性,那么行业寒冬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不但能获取更大的市场,而且还拥有更好的定价权,在这个过程中优胜者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寒冬”过后“春天”也将不远。

我们相信变化、创新、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增量机会,所以我们在战略上始终保持乐观。以长期耕耘的科技板块为例,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受制于贸易摩擦、技术冲突等问题,信息基建和部分技术创新停滞,板块整体被压制。静态看好像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5G周期没有带来新机会、消费电子创新到头),但实际上创新应用,比如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车、物联网正在孕育发生,只不过不是突然剧烈的变化,而是缓慢的从量变演进到质变的过程。芯片紧缺带来的供应链问题在电子和通信领域有逐步缓解的迹象。半导体国产化持续进行,汽车创新逐步从电动化往智能化进展,TMT行业内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能源革命下生产范式和软件架构正发生着深刻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好的商业模式也逐步产生。基于虚拟现实及数字资产底座的“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方向变得越来越清晰,由此而来的硬件资本开支逐步释放,消费者终端创新层出不穷,平台及应用从星星之火到渐可燎原,科技新世界逐步展开。我们过去长期研究和跟踪的TMT行业内的公司,在找到新的第二成长曲线后,其内生积累的管理、人才及研发优势逐步体现,在零部件、材料、平台创新等领域的长期积累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始终相信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也是国家间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行业里长期的王者是极其稀缺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变化。科技行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非连续创新实现了创新的连续性。靠创新实现成长而非以不正当竞争垄断实现增长,这样的社会、经济、国家会更健康、更有希望。投资于创新驱动的成长赛道和优秀公司,可以一定程度摆脱经济的周期与波动。成功的创新带来增量市场和企业价值的同时,投资者也会从中分享到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1年,在新冠疫情发酵、贸易摩擦深化、技术冲突持续等外围不利因素的压力下,中国经济仍然体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在总量承压的环境下,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效应逐步彰显,技术创新持续推进,A股呈现比较典型的结构性行情。 一季度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伴随流动性预期边际收紧,使得股票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二季度A股开始出现沿着业绩景气度方向结构性上涨,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开始启动。三季度受制于能源供给紧张、上游原材料涨价、制造业缺芯、零星疫情反复等问题,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在疫情和复苏交织、供需错配背景下,有色、化工、电力等板块表现较好,高景气度方向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军工等板块表现也不错。但TMT板块整体表现较差,手机链需求趋弱,上游成本压力逐步加大,科技创新受到芯片供给等因素的抑制,互联网传媒行业进入规范发展的进程中。四季度伴随着景气赛道估值提升到较高位置,市场逐步在估值和成长之间再次寻找到新的平衡。

本基金坚持以科技成长股投资为主线,投资进入落地放量期的创新型行业,挖掘有底层技术创新、有望获得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同时尽量规避创新周期尾声的成长陷阱。操作上沿着景气度方向做结构优化,相对专注在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软件互联网、军工信息化等领域的投资。

2021年第4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经过三季度对原材料涨价、供应链紧张、流动性收缩等因素的消化,四季度市场整体波动上行。上证指数上涨2.01%,创业板指上涨2.4%,深证成指上涨3.83%。

四季度整体仍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随着景气赛道估值提升到相对较高的位置, 市场在四季度逐步寻找估值和成长之间的再平衡。本季度本基金长期看好的TMT板块整体有初步的估值修复。芯片紧缺带来的供应链问题在电子和通信领域有逐步缓解的迹象。半导体国产化持续进行,汽车创新的演进逐步从电动化往智能化进展,TMT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能源革命下生产范式和软件架构正发生着深刻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好的商业模式也逐步产生。基于虚拟现实及数字资产底座的“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方向变得越来越清晰,由此而来的硬件资本开支逐步释放,消费者终端创新层出不穷,平台及应用从星星之火,到渐可燎原,科技新世界逐步展开。我们过去长期研究和跟踪的TMT公司,在找到新的第二成长曲线后,其内生积累的管理、人才及研发优势肉眼可见,在零部件、材料、平台创新等领域的长期积累逐步体现。

我们始终相信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也是国家间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行业里长期的王者是极其稀缺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变化。科技行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非连续创新实现了创新的连续性。靠创新实现成长而非以不正当竞争垄断实现增长,这样的社会、经济、国家会更健康、更有希望。投资于创新驱动的成长赛道和优秀公司,可以一定程度摆脱经济波动的干扰,长期盈利的胜率和概率可能更高。

本报告期,本基金仍然沿着科技创新的方向配置,往汽车智能化、找到第二成长曲线的消费电子及半导体、数据流量侧及应用方向加大布局,在通信及传媒互联网板块的配置逐步加大。

2021年第3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三季度受制于能源供给紧张、上游原材料涨价、制造业缺芯、零星疫情反复等问题,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与此同时,全球流动性也有逐步收紧的迹象。截止到季末,总体市场表现较弱,上证指数下跌0.64%,深证成指下跌5.62%,创业板指下跌6.69%。

三季度市场仍然沿着高景气度方向运行,结构性细分领域的机会依然存在。疫情和复苏交织,供需错配背景下,有色、化工、电力等板块表现较好,高景气度方向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军工等板块表现也不错。TMT板块整体表现较差,手机链需求趋弱,上游成本压力逐步加大,科技创新受到芯片供给等因素的抑制,互联网传媒行业进入规范发展的进程中。但是从长期视角来看,TMT板块仍然在细分领域存在着持续成长的机遇。科技国产化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半导体从设计到设备材料,逐步缩小和世界领先者的差距。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消费电子厂商也在积极参与其中。能源革命下生产范式和软件架构正发生着深刻的改革,新技术、新供给下对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互联网传媒行业在监管和规范下,优胜劣汰实现供给侧出清,能够适应新环境并找到第二成长曲线的公司,将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其中互联网财富管理行业在长期的严监管下,有机会实现更早的格局出清和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适应新环境的参与者将获取更好的成长机会。整体来说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整,TMT板块回到了历史估值的低位,悲观预期下孕育着投资机遇。

我们始终相信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也是国家间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行业里长期的王者是极其稀缺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变化。科技行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非连续创新实现了创新的连续性。靠创新实现成长而非以不正当竞争垄断实现增长,这样的社会、经济、国家会更健康、更有希望。投资于创新驱动的成长赛道和优秀公司,可以一定程度摆脱经济波动的干扰,长期盈利的胜率和概率可能更高。

本报告期,本基金仍然沿着科技创新及国产化方向配置,集中投资于成长性好的半导体及软件板块。本基金以景气度方向为资产配置的保护,进行结构优化,在半导体板块中降低消费电子、半导体方向的配置,增加对半导体设备的持仓;同时在软件板块中,增加对景气度更高的能源信息化及格局优化的互联网财富管理板块的配置。

2021年中期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我们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也是国家间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行业里长期的王者是极其稀缺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变化。科技行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非连续创新实现了创新的连续性,当创新的奇点出现时,新市场打开,新玩家进入,新机遇产生,同时也意味着在位者式微,甚至衰落。新老迭代、新陈代谢由此完成。 靠创新实现成长而非以不正当竞争垄断实现增长,这样的社会、经济、国家会更健康、更有希望。投资于创新驱动的成长赛道和优秀公司,可以一定程度摆脱经济波动的干扰,长期盈利的胜率和概率可能更高。

当下科技行业里的创新应用,如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车、物联网等正在孕育发生。有些细分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有些则已经进入了渗透率快速提升期。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科技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在逐步提高,半导体、软件等领域都蕴含着不少投资机会。全球创新驱动与中国硬科技国产化将会是本基金未来长期专注的领域。创新不乏风险与失败,国产化的进程在当前环境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将行业景气度和公司质地作为科技成长投资中的重要保护,寻找技术创新带来的护城河与高速成长机遇,以及估值回归后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同时伴随流动性预期边际收紧,使得股票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2021年二季度,A股出现结构性上涨,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有相对不错的表现。

本基金坚持以科技成长股投资为主线,投资进入落地放量期的技术创新型行业,挖掘有底层技术创新、有望获得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同时规避创新周期尾声的成长陷阱。

中国自主技术替代与全球创新曲线正在开启,两者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全球的科技生态与格局。一批逐步进入成熟期的技术和应用已经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能产生持续和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在精密制造、软件、互联网等领域,优秀公司的龙头效应正在逐步彰显,市场悲观时反而伴随着更好的投资机遇。

AI(人工智能)行业差不多到了一个从概念发展到应用大规模落地的阶段,同时我们发现其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差异化产品、体系以及护城河。随着认知的积累,本基金将继续加大对AI(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权重,同时不断提升对于其在下游不同应用领域的认知能力(如通信、教育、汽车、制造等),扩大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圈。

本基金继续加大了半导体行业的配置,中国自主技术替代趋势已经形成,从半导体设备到芯片设计都逐步涌现出可以进入世界舞台的优秀企业,这契合我们寻找自主替代和全球创新共振的投资理念。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创新,由“能用”到“好用”,将为科技行业投资提供长坡厚雪,也是本基金长期耕耘、挖掘机会的领域。

2021年第2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1年二季度,A股出现结构性上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有不错的行业表现。

本基金仍然坚持以科技成长股为投资主线,主要投资进入落地放量期的技术创新型行业,挖掘有底层技术创新、有望实现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同时规避创新周期尾声的成长陷阱。

中国自主技术替代与全球创新曲线正在开启,两者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和全球的科技生态与格局。一批逐步进入成熟期的技术和应用已经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产生持续和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在精密制造、软件、互联网等领域,优秀公司的龙头效应正在逐步彰显,市场悲观时反而伴随着更好的投资机遇。

AI(人工智能)行业差不多到了一个从概念发展到应用大规模落地的阶段,同时我们发现AI技术带来了差异化产品、体系以及护城河。随着认知的积累,本基金继续加大对AI行业的投资权重,同时不断提升对于AI在下游不同应用的认知能力(通信、教育、汽车、制造等),扩大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圈。

此外,本基金继续加大了半导体行业的配置,中国自主技术替代趋势已经形成,从设备到设计都逐步涌现出可以进入世界舞台的优秀企业,这契合我们寻找自主替代和全球创新共振的投资理念。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创新,由“能用”到“好用”,将为科技行业的投资提供长坡厚雪,也是本基金长期耕耘挖掘机会的领域。

去年7月以来,科技行业创新应用如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车、物联网等正在孕育发生,只不过这个过程不是突然剧烈的变化,而是缓慢地从量变到质变。我们仍会潜心深度研究,沿着科技创新的方向寻找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