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霄-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QDII)A(人民币份额)基金(及原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发起式(QDII)A(人民币份额)基金)投资观点集锦

字号
杨桢霄
2024年第4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上涨0.46%,沪深300指数下跌2.06%,创业板指下跌1.54%,申万医药指数下跌7.7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表现居后。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下跌5.0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4.73%,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5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17%,XBI(标普生物科技ETF)下跌8.85%,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医药指数均显著跑输主流指数。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相关公司的表现,维持在该方向上的配置仓位,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进行优化;另外,考虑到美股的医药股在降息周期中一般有较好的表现,我们继续提升美股的配置仓位,主要配置全球细分行业龙头以及技术创新的前沿方向公司。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202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57%;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133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57%。

2024年第3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上涨12.44%,沪深300上涨16.07%,创业板指上涨29.21%,申万医药指数上涨17.6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上涨19.27%,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31.32%。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报告期间医药指数大多数时间都跟着大盘指数一起下跌,直到迎来9月份最后5个交易日的强力反弹。细分行业当中前期下跌较多的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消费医疗等细分行业反弹幅度最大。美股市场,道琼斯指数上涨8.2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57%,代表biotech(生物科技)的XBI上涨6.58%,表现比较平稳。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相关的医药公司的表现,另外考虑到美联储已经开始降息,美国的创新相关的医药公司也会在降息周期中有较好的表现,因此提升了一些美股的配置仓位。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8185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6.0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9.54%;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8111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5.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9.54%。

2024年中期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年初至今,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医药行业指数均表现不佳,下跌都超过20%。自2021年年中见顶以来,医药指数已连续4年下跌,A股医药指数从高点回落接近50%,港股更是回落超过70%。无论是行业估值还是全市场基金对医药的配置都处于历史低位,反映了市场对医药行业整体的悲观预期。

报告期间,由于去年的高基数以及外部环境的扰动,行业同比增长表现一般。短期的业绩逆风叠加市场对长期国内医保资金收支平衡压力以及海外地缘政治影响的持续担忧,可以大致解释医药行业的悲观预期。尽管如此,我们仍坚定看好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去年是中国医药产业逐渐复苏的一年,整个产业已经度过了前几年较为艰难的转型期,开始进入发展的新周期。一方面,从行业内生发展角度看,过去几年行业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现在开始逐步进入新产品的收获期,同时这些创新产品大都具有一定的全球竞争力,能够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从行业外部政策支持角度看,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将持续助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站在当前展望未来,在国内,我们认为短期的业绩逆风终会过去,医药行业的主要矛盾将逐步从存量风险转向增量贡献。随着行业内的公司陆续进入新产品周期,行业整体业绩也会逐步回暖。因此,我们看好国内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从大方向来看,我们看好严肃医疗,具体细分行业包括创新药和创新器械耗材等,自下而上选择风险出清、处于新产品周期且具有国际化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另外,我们认为全球的医药科技创新仍在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在肿瘤、自免等治疗领域,一些新的技术平台比如细胞治疗、PROTAC(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等有可能会产生持续的进展突破,也会从中自下而上的选择相应的公司进行配置。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沪深300指数上涨0.89%,创业板指下跌10.99%,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1.09%,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6,表现较差。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3.94%,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7.60%,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医药指数都显著跑输市场。美股方面,道琼斯指数上涨3.7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13%,而代表biotech(生物科技)的XBI指数上涨3.96%,表现一般。

本基金专注于医药行业投资,并且拥有QDII资格,能够同时投资于A股、港股、美股以及其他境外股票,不受公司上市地点限制,其核心策略是希望能够通过投资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本土的医药行业公司或者其他处于医药创新前沿的全球医药公司来分享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

在报告期内,综合考虑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行业所处的位置、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当前的估值情况,我们整体看好医药行业的表现。在A股和港股,我们看好国内医药行业当中符合“创新+出海”方向的严肃医疗板块,具体包括创新药和高值耗材等细分行业;在美股,我们除了看好创新器械耗材之外,认为美股biotech也渡过了之前的融资困难时期,一些公司随着创新管线产品临床的不断推进开始展现投资价值,因此提高了美国biotech的投资比例。

2024年第2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下跌2.43%,沪深300指数下跌2.14%,创业板指下跌7.41%,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0.2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0名,表现较差;境外方面,港股恒生指数上涨7.1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8.1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7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8.26%,其中代表biotech(生物科技)的XBI指数下跌2.18%。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医药行业均显著跑输主要指数。

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相关医药公司的表现。报告期内医药行业表现相对较差,从基本面角度主要是行业中短期的业绩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去年高基数影响,整体有一定压力,但我们判断从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逐步进入到创新产品的新周期,并且这个新周期不仅是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因此本基金主要配置中国医药行业当中真正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全球实现价值的公司。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056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7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25%;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006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2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25%。

2024年第1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上证指数上涨2.23%,沪深300指数上涨3.10%,创业板指下跌3.87%,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2.0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表现较差;境外方面,港股恒生指数下跌2.97%,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1.17%,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5.6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9.11%,其中代表biotech(生物科技)的XBI指数上涨6.27%。报告期间医药指数先是随着1月份大盘整体调整一起调整,之后小幅反弹,但由于地缘政治扰动等因素,反弹的力度和持续性相对较弱。细分行业中低估值的中药以及有政策利好催化的创新药行业表现较好,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行业表现较差。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相关医药公司的表现。整体来说,我们还是持续看好严肃医疗方向,具体的逻辑和去年底并无太大差异,虽然很多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表现一般,但我们认为二级市场的价格最终还是会逐步反应产业层面的积极变化,因此持仓在大方向上调整不大,只是对部分个股进行一定的调整。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333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57%;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0.7318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57%。

2023年年度报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年是中国医药产业变化挺大的一年,相较于前几年整个产业处于转型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整个中国医药产业都重新企稳,并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国内市场方面,集采已经全面铺开,从仿制药到器械耗材IVD,并且已经进行了多轮集采,集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不再是单纯的唯低价论,会给企业一定的盈利空间;创新药谈判也逐步走上正轨,政策给企业的预期越来越清晰,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也希望创新的公司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整体来看,国内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低迷时期,存量基本出清,新上市的创新产品放量节奏逐渐成为行业的主要矛盾。另外,如果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医药国内市场的需求层面仍然旺盛,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新基建都会带来需求的增长,而供给层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整体是在收缩的。所以,对于有足够的创新实力能够走出行业转型期的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都会是比较好的。

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医药产业在国际化上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开始进入从1到N的阶段,一方面这是因为最近五年行业整体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全球接轨,已经逐渐接近全球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国内医药市场的转型期也倒逼企业不得不打通出海的道路,开辟新的市场。

根据出海产品的不同,国际化大致分为两条路,一条路是依赖IP(知识产权)出海,去欧美等发达市场赚取超额利润。最典型的是创新药行业,短短几年,中国的创新药核心临床开展数量已经接近美国,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玩家。因为欧美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壁垒很高,目前我们在创新药领域的出海多以和跨国大药企合作的“license out”(对外授权)模式为主,2023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 out交易已经近百起,总交易金额超过400亿美金。另一条路为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去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比如“一带一路”国家,适应当地市场,扩大全球份额。最典型的是医疗器械耗材IVD行业,相较于欧美的传统大公司,我们的产品价格便宜,质量很好,更新迭代速度快,售后服务响应及时,还可以根据本土化需求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自然可以持续提升市占率水平。

综上,我们认为整个中国医药产业的基本面已经逐步进入右侧,很多公司逐步度过了最困难的转型期,开始进入创新产出和国际化的收获期,虽然2024年开年以来行业表现不太好,整体调整较多,但我们认为股价最终还是会反映产业发展趋势,因此看好行业未来的表现。

在组合的方向选择上,按照上述的产业发展趋势,我们看好严肃医疗,即创新药和器械耗材IVD,从个股选择上,我们看好存量风险出清,处于新产品放量周期,同时还有国际化期权的公司。

最后,衷心感谢持有人对本基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回报大家的信任。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3年上证指数下跌3.70%,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创业板指下跌19.41%,恒生指数下跌13.82%,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7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43.42%,医药行业指数方面,申万医药指数全年下跌7.05%,在31个以及行业中排名第16,表现一般;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4.52%,表现较差;美国代表biotech(生物科技)的XBI指数上涨7.58%。从细分行业角度,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耗材IVD(体外诊断)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医疗服务、消费医疗等行业表现不佳。

本基金专注于医药行业投资,并且拥有QDII资格,能够同时投资于A股、港股、美股以及其他境外股票,不受公司上市地点限制,其核心策略是希望能够通过投资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本土的医药行业公司或者其业务与中国市场密切相关的全球医药公司,充分分享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成长。

报告期内我们继续坚持在医药科技创新上的投资,聚焦于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医药行业前沿研发水平的创新公司,主要就是创新药和创新器械耗材行业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