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国内伴随2024年三季度末政策陆续出台,市场预期快速修复、估值大幅回升之后,四季度A股和港股整体震荡,且A股呈现风格切换较快的特征,港股波动性小于A股。海外市场较为平稳,主要科技类公司表现较好。
宏观政策调整对经济带来积极效果,如消费(家电、手机、汽车、以及一些新兴消费如潮玩)、制造等领域均呈现出了结构性好转的特征;但也存在着诸如地产等领域好转持续性较弱的情况。新能源领域在四季度经历了一次“供给改善”的大讨论,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车领域靠着市场自发的力量企业间已经走出显著分化,龙头企业较优的状态进一步得到佐证;但竞争较为同质化的一些领域“供给改善”之路并不清晰。人工智能在国内步入快速发展期,丰富的应用正推向市场。整体来看,经济的改善正在发生,产业和公司盈利改善呈现结构性特征,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
回溯基金成立以来的策略实施,“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确定性、独立性和组合分散”在过去1年多以来帮助基金降低了波动和回撤幅度,但在三季末市场快速反弹的过程中落后于市场表现。本期重点对策略进行了反思,对确定性的要求将会是需要修正之处,尤其是在对主动基金的判断上:过往对这类基金较高确定性的要求落在了对其持仓资产和基金策略的双重确定性要求上,在波动较大市场环境下放大了对确定性的要求,导致组合因子不断向价值因子集中,从而加大了在市场风格大幅变化时的应对难度。未来,对这类基金的判断将更加聚焦于对基金策略本身以及其中长期体现出的风险收益特征上,因此风格的均衡程度会提升。
注重组合的分散化依然会是本基金继续坚持的策略要点,因此,本期继续通过QDII类基金保持了对海外资产的配置,这类资产中包含了全球大多数人工智能相关的优秀企业。
基于以上思考,四季度基金的结构在风格上进行了均衡,资产上增加了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增加了对科技类资产的敞口暴露,泛消费领域依然保持相对低配。
展望2025年,国内经济恢复是大概率事件,科技浪潮走向新的阶段,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是养老目标基金之投资目的,我们将继续保持偏稳健的投资风格,修正和迭代基金的策略,不断挖掘较好的资产和有竞争力的基金,以使基金在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同时,提升持有者投资体验。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三季度,全球权益市场波动有所加大,其中科技类板块分歧加大,不同环节表现分化;以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行业指数为代表的价值型资产相对占优。A股先抑后扬,临近季末表现突出,港股表现靓丽。
三季度,本基金仍然延续了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确定性、独立性和组合分散的投资策略,我们相信这一策略有助于提升组合在中长期的稳健性,提升实现基金长期目标的胜率。主动基金方面,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基金策略的认知深度,组合进一步向价值型、有突出α能力的基金集中;指数基金方面,我们加深了对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行业指数的研究和认知;同时为应对季末市场的变化,组合在价值和成长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调整。整体而言,组合特征相对偏价值,故在季末市场大幅反弹时阶段性不占优。
三季度末,宏观政策发生显著变化,对未来经济带来积极影响是确定的,但对经济的传导路径和程度是需要我们不断跟踪评估的,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要仔细琢磨。因此,未来一个阶段,我们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跟踪评估;同时,我们仍将持续提升对基金策略的认知深度和挖掘有竞争力的基金。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宏观环境的复杂程度仍高,除却国内之外,海外复杂因素所带来对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需要重视。
产业层面,供给端友好的行业依然会是我们的首选,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对企业经营战略、盈利稳定性均有利;但在不同的需求阶段,供需两者相互作用对定价的影响会存异,譬如周期领域,宏观需求的强弱在不同场景下使得相关资产表现会出现较大差异,投资过程不可轻视这一因素。一些供给端处于改善的行业,需要给与充分的耐心和等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规律的作用体现会有所不同,供给改善所需时间、回报特征分布的特征可能会存在显著差异。
全球贸易角度,因贸易保护、海外需求波动因素交织,对于出口链条应辩证看待,风险和机会并存。
AI(人工智能)主题成为全球共识,二季度末相关资产价格进一步抬升,当下阶段,全球对AI的高投资强度下的回报、高预期的兑现度等方面关注显著提升,资产价格波动加大,对基金经理的应对能力形成挑战。
复杂的市场环境对基金经理的应对能力、策略实施形成挑战,同样对FOF基金经理选择基金提出更高要求。本着力争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之目标,本基金会继续将风险管理作为组合管理之核心,对风险的察觉、跟踪分析、评估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未来一个阶段我们将关注:
1)主动基金方面,除之前所评估的因素之外,会提升策略比较的颗粒度,对基金经理定价能力要求权重提升,预估会进一步提升主动基金的集中度;
2)底层资产方面,进一步提升对收益确定性和安全边际的要求;
3)战术策略运用方面,在风险评估下进行组合分散化,积极应对风险和获取独立收益来源的子策略将继续是我们重要研究方向;
4)提升思考维度的长期性。
2024年已经过半,我们会持续为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而展开投资活动。希望我们通过对风险严估、对投资标的的严选、对投资决策的审慎评估,让您的这份养老投资能够长期稳健增值!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A股主要指数呈现震荡、分化态势,大盘显著跑赢小盘,红利指数相对占优;港股在二季度表现较好;基金表现亦出现显著分化,呈现出价值风格占优,小盘成长风格波动较大等特征。海外市场分化和波动亦加大,一些新兴市场因全球流动性以及意外因素阶段性大幅回调;全球科技板块依然表现靓丽,在上半年几乎成为全球共识型主题,同时跟踪全球主要医疗板块的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呈现了较为稳健的风险收益特征。
回顾上半年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以相对稳健和偏防御的组合进入新的一年,以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的确定性、独立性以及组合分散化为主要投资策略使得组合在下跌过程中较好的抵御了一些风险;2)提升仓位时重视现金流、分红以及分散,组合进行了区域分散但遇到一些意外冲击,在二季度前期组合基于成长和收益的确定性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部分新兴市场资产的比例,提升了成熟市场资产比重;3)6月份开始,基于市场环境和基金策略比较优势,对主动基金部分进行了调整,组合进一步向价值型集中。
整体来看,以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的确定性、独立性以及组合分散化为主要投资策略,在波动较大的市场依然体现出稳健性,但尚有较多需要改进之处:
1)个体认知深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对新兴市场风险的认知;二是对科技资产风险的认知,组合在科技类资产上取得了一些超额,但这类资产在高景气下的持续性是我们值得警惕之处;三是对主动基金策略的深度认知。
2)资产间相关性的理解:一是资产相关性的时变性,二是相关性的隐蔽性,而这往往是风险传导的重要因素。
在本期投资过程中,我们提升了对资产收益独立性的理解:一些看似收益不高,但拥有较低的波动性、较好的收益可预期性、较独立的收益来源的资产,显著提升了持仓体验,并降低了组合的机会成本,对实现基金长期目标有较好帮助。基于这个角度,组合对该类资产的重视度会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二季度,A股主要指数呈现震荡、分化态势。风格来看,大盘显著跑赢小盘,红利指数表现继续占优。港股在二季度表现较好、新兴市场在二季度波动较大,商品表现较好,其中铜尤为突出。
市场所反应的大部分是基本面和估值定价。从基本面而言,全球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正经历快速发展期,产业链相关公司盈利上调;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亦带来相关市场、行业的投资需求强度提升,如电网投资以及拉动的资源品需求;全球经济的恢复带动出口相对较好表现。
国内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的态势未变,在过去一个季度中,我们能观察到一些行业需求的韧性、好转,但持续性是需要考察的方面,特别是面对较多条件约束之下。 供给而言,处于行业成熟期、经历过出清阶段的行业依然是我们的首选——这类资产拥有较好的现金流、较好的资产负债表以及相对较低的估值;而正在经历供给改善的行业,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规律的作用体现会有所不同。 AI 主题成为全球共识,但全球产业链分工不同、竞争环节不同,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存异,对基金经理的甄别能力是一个挑战。
本基金在二季度保持了以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的确定性、独立性以及组合分散化为主要投资策略,在波动较大的市场依然体现出稳健性。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在非A股资产的投资上有待改进:一是一些新兴市场的意外风险增加了组合应对的难度,二是在科技类资产上取得了一些超额,但在高景气下的持续性,是我们值得警惕之处。非深度认知所带来的盈利往往不具有持续性,在坚持分散化策略的背景下,我们将持续致力提升对个体的深度认知。
在A股主动基金投资方面,组合整体偏向价值风格,但保持了行业和管理人的分散。分散具有科学和艺术的两面,分散投资能够通过资产间的不完全相关性降低组合风险,但仍需要加强对于个体资产的深度研究以提升对相关风险暴露的认知和管理。本着注重资产收益确定性的角度,未来一个阶段本基金将着力对主动基金进行多视角、多方面的比较,致力向更具竞争优势的基金集中。
资产收益的独立性依然会是我们重视的重要因素,一些资产看似收益不高,但拥有较低的波动性和较好的收益可预期性,显著提升了持仓体验,并降低了组合的机会成本,对实现基金长期目标有较好帮助。基于这个角度,组合对该类资产的重视度会进一步提升。
我们会持续为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而展开投资活动。希望我们通过对风险的严估、对投资标的的严选、对投资决策的审慎评估,让您的这份养老投资能够安心、长期稳健增值!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开年的首个季度,国内市场先抑后扬,不同资产在波动中分化,其中沪深300涨幅超过3%,有所修复;上证红利指数涨幅约10%,接近2023年高点水平;而小微盘类指数在过去一个季度则大部分下跌。海外主要经济体的主要权益指数在一季度获得正收益,其中日经225涨幅约20%。
市场所反映的大部分是基本面和估值定价。从基本面而言,全球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正经历快速发展期,诸多经济体也体现出好于预期的需求特征;国内,春节期间及之后的诸多数据体现出经济的韧性,甚至有若干领域呈现出较强的动能。供给端,叠加自上而下作用力、或产业自身的调整所带来的竞争格局改善,诸多行业和公司的“资本回报”预期得到提升,这点不仅在供给格局已然较好的资源类行业有所体现,一些制造业内部也正在发生。在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位、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位阶段,基本面的改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阶段。
本基金在一季度结束了建仓期,能够以相对稳健的净值度过波动较大的市场阶段,首先是一件幸运的事,同时也为下一阶段获取收益打下较好的基础和准备。回顾今年以来的操作,本基金以相对稳健和偏防御的组合进入新的一年,以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的确定性、独立性以及组合分散化为主要投资策略使得组合在下跌过程中较好地抵御了一些风险。随着我们跟踪风险变量的变化,后半个季度我们逐渐提升组合的进攻性,大部分跟上了市场上涨所带来的收益。
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是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过程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未来一个阶段,风险控制依然在首要位置;其次,我们将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审视底层资产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资本回报预期,对我们已经构建的相对价值风格、分散的组合进一步优化。资产收益的独立性依然会是我们重视的重要因素,除对这类资产本身的认知在加深之外,对其在组合中的价值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会持续为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而展开投资活动。希望我们通过对风险严估、对投资标的的严选、对投资决策的审慎评估,让您的这份养老投资能够安心、长期稳健增值!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4年,北美逐步进入降息通道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具体路径并不清晰;以安全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依然向前,会导致不同行业区域分化和价值链变化;以AI为领的科技进一步走向深化,一方面需辩证看到其对科技本身产业链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其对社会以及劳动生产率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反身性。国内,地产、新能源等行业尚在调整过程中,对经济的影响、资产回报的演变需要及时、动态评估;而经历过相对长周期调整的相关资产回报预期及确定性尚可。
总体而言,全球格局变化、产业周期变迁及相对竞争态势演变、需求强弱及持续性变幻等诸多变量在2024年仍将作用力于A股市场,需要正视投资的复杂度。
本基金为积极型养老目标基金,权益中枢相对较高,对权益市场风险暴露客观较高,波动性亦会相对较高。本着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之目标,风险管理是组合管理之核心,对风险的察觉、跟踪分析、评估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希冀通过一些努力能够提升组合稳定性、提升实现长期目标的胜率:
1)主动基金方面,对基金团队、策略、流程、风险收益特征等多方面严格评估、优中选优;
2)底层资产方面,剖析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及演变,将收益确定性考量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3)战术策略运用方面,我们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分散化,将积极应对风险和获取独立收益来源的子策略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继续为实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而展开投资活动。希望我们通过对风险的严估、对投资标的的严选、对投资决策的审慎评估,让您的这份养老投资能够安心、长期稳健增值!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3年,A股市场整体偏弱,上证指数下跌3.7%,沪深300下跌11.4%,中证500下跌7.2%,创业板指下跌19.4%,港股市场表现弱于A股,恒生指数下跌13.8%,偏股基金指数(930950.CSI)下跌14.6%。风格层面,价值优于成长,小微盘表现突出;行业层面,资源类优于新能源,科技和医药全年波动较大。
2023年依然复杂的宏观环境是影响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全球视角,地缘冲突、海外通胀和加息压力是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全球供应链变迁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挑战和竞争环境,投资人需要区别对待;科技进步(特别是AI(人工智能))几乎是全球共振的投资主题,但不同区域、产业环节却面临不同的成长机遇,甚至是挑战。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预期有所减弱,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态势,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增长和盈利出现显著分化。
复杂的环境客观增加了投资的难度,对基金经理提出新的挑战:识别、应对和管理风险、估值定价、策略迭代等方面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本基金成立于2023年7月底,在2023年度正处建仓期。建仓初期,正值国内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阶段性反弹阶段,本基金并未因市场反弹而快速提升组合的仓位,相反,本着稳健的原则和投资过程注重风险控制的思路,我们采用了阶段性积累安全垫的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上选择以较多仓位的债券基金累计收益、逐步小幅加仓权益。
在建仓期后半程,基于我们对相关风险的跟踪、评估,我们的主要策略思路是在仓位提升过程中注重底层资产收益的确定性、独立性以及组合分散化,将红利型资产以及具有红利策略(思维)的主动基金、量化对冲基金、不同区域的资产进入到基金组合。同时,团队积极挖掘的有α的基金亦是本基金的配置对象。
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和策略应对,本基金相对平稳地度过了一段市场大幅波动阶段,为实现长期投资目标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