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 2021年年度
- 2021年第4季度
- 2021年第3季度
- 2021年中期
- 2021年第2季度
- 2021年第1季度
- 2020年年度
- 2020年第4季度
- 2020年第3季度
- 2020年中期
- 2020年第2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5年一季度上证指数下跌0.48%,创业板指数下跌1.77%,中证500指数上涨2.31%,万得全A指数上涨1.9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0.74%。一季度市场总体表现比较平稳,香港市场涨幅较大。人工智能领域表现有一定分化。作为端侧应用的机器人板块在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表现较好,部分个股涨幅较大。去年表现较好的算力板块一季度表现较差,大部分个股录得负收益。在经济复苏预期下,周期板块和机械板块表现较好;石油石化行业在油价低迷的情况下表现较差;去年表现较好的红利板块一季度表现较差。
本基金一季度保持了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去年下半年市场反弹较多,估值有所修复,我们将组合仓位控制在了相对中性的水平。行业和个股层面,我们也做了适当分散。由于供需格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减持了部分算力个股,将人工智能板块的投资分散到了算力、终端和应用领域。年初港股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我们增持了部分基本面确定性较高的港股,也增持了部分基本面改善的军工电子个股。一季度海外算力板块下跌幅度较大,给组合造成了一定亏损,我们认为低估值能够给个股带来一定保护,但估值收缩的幅度依然超出了我们预期,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市场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风险收益比。企业盈利有望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持续改善,国内外流动性环境也有望进一步向好。当前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不高,只要投资者对宏观环境预期不持续恶化,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将此起彼伏。行业方面,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有望继续带动云端、终端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投资机会,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也让盈利和分红稳定的个股具备一定预期收益率,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估值预期处于低位的板块一旦基本面有所改善,也具备较大向上潜力。港股的部分互联网核心个股估值也较低,具备一定配置价值。
配置方面,我们仍将在TMT、新能源、国防军工等中长期成长空间较大的板块投放主要投研精力,同时关注稳健红利品种的长期价值。科技依然是当前环境下我们重点关注的板块,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过去的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都是如此,这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概率将持续带来科技股的投资机会。新能源、国防军工板块虽然过去几年表现不佳,但行业已经出现改善迹象,且当前估值和预期不高,我们也将关注其向上概率和弹性。操作层面,我们会继续坚持安全边际和成长空间相结合的投资理念,遵循前瞻判断、持续跟踪、动态调整的投研流程,努力让投资组合处于较好风险收益比的状态。
希望通过我们的勤勉尽责以及持续的思考和进化,为投资人贡献更好的长期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12.67%,创业板指数上涨13.23%,中证500指数上涨5.46%,万得全A指数上涨10.0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70%。2024年市场虽然波动较大,但全年总体表现较好,录得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收益水平。2024年市场的表现受益于政策的呵护,同时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流动性的相对宽松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提升了市场总体估值水平。行业层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以通信、电子为代表的TMT板块充分受益,涨幅靠前;同时,银行、家电等稳健高分红行业也表现较好。消费板块分化较大,机构前期配置较多的白酒板块相对平稳,一些新消费行业表现较好。新能源、军工等周期成长领域总体机会不多,一些具备竞争优势、盈利较好的龙头个股有超额收益。
本基金2024年维持了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在组合仓位以及行业个股配置方面都做了较多调整,相对市场取得了超额收益。过去的一年我们将主要的投研精力聚焦在了科技领域: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电子、通信、传媒等TMT行业表现较好,我们自下而上选择了一些估值合理、基本面较好的个股,为组合贡献了较多收益。在新能源、军工等周期成长领域我们也有持续跟踪以及小规模配置,虽然对组合贡献不大,但持续的跟踪有助于我们在行业转暖时相对敏锐地把握投资机会。我们在市值和预期低位选出了一些空间较大、锐度较高的核心个股,但由于其短期静态估值高,我们对投资逻辑判断有所偏离而错失一定涨幅。坚持成长空间和安全边际的投资方式让我们避免了一些重大风险,但过于注重短期静态估值也会让我们错失一定投资机会,这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投资中更好地权衡和进化。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四季度上证指数上涨0.46%,创业板指数下跌1.54%,中证500指数下跌0.30%,万得全A指数上涨1.62%,万得微盘指数上涨13.02%。四季度市场总体表现比较平稳,但板块和个股分化较大,中小盘个股表现大幅好于机构重仓的中大市值个股。受益于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电子、传媒等TMT板块表现较好,特别是市值空间大的中小盘科技股涨幅较大。以银行为代表的高分红板块维持了稳健上涨的态势,机构持仓较多的医药以及传统消费板块表现较弱。
本基金四季度保持了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对行业和个股配置进行了适当调整。四季度我们在市场大幅上行后减配了贝塔较强的非银金融板块,继续以人工智能为主线在科技板块进行布局,配置了部分AI(人工智能)应用和国产算力标的。由于暂时缺少趋势性机会,我们四季度继续减少了港股的配置。虽然四季度我们相对市场有一定超额,但对科技中小市值个股的配置比例不高导致我们错失了获得更好收益的机会。如何更好地应对成长投资中逻辑叙事的快速变化迭代,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第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12.44%,创业板指上涨29.21%,中证500指数上涨16.19%,万得全A指数上涨17.68%。市场在经历5月到9月中旬的连续下跌后,在9月底迎来了大幅反弹。在经历持续下跌后,大多板块和个股估值处于极低位置,具备较大向上弹性;另一方面国内外流动性预期大幅改善,市场对未来经济和企业盈利信心快速修复。市场总体涨幅较大,分板块看,非银金融等强市场贝塔的行业涨幅领先;顺周期的地产链、消费等行业也有较大涨幅;前期跌幅靠前的科技、新能源个股也表现居前。
本基金三季度维持了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对组合仓位和板块配置进行了一些调整。我们适当提升了组合仓位。行业配置方面,我们适当增配了部分市场贝塔较大的非银金融企业。我们对科技领域的个股配置也进行了一定优化,将仓位集中在业绩确定性和估值性价比更高的个股上。我们也适当参与了部分港股的投资,但总体比例不高,未能较好捕捉本轮港股大幅超额收益的机会。在过往的投资中,我们更加关注行业和个股基本面变化带来的机会,但对宏观和市场贝塔的机会思考不多,这是我们未来需要加强的地方。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市场依然具备一些投资机会:随着美元由加息逐步转为降息,市场流动性环境有望显著改善,特别是对海外流动性更为敏感的港股市场;国内经济也有望在政策的呵护下稳定增长,届时顺周期企业盈利预期有望改善。科技板块在人工智能变革的驱动下依旧具备较好投资机会,军工、新能源等前期跌幅较大的成长板块也有望迎来预期反转。
希望通过我们的勤勉尽责以及投资体系的持续优化,为投资人贡献较好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创业板指数下跌10.99%,中证500指数下跌8.96%,中证2000指数下跌23.2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57%。市场总体表现平稳,核心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但行业和个股分化较大,大市值个股相对中小市值个股超额收益显著。板块方面,以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煤炭等为代表的高分红领域涨幅较大,通信、电子等硬件板块在人工智能以及需求弱复苏的背景下也有一定超额。但TMT领域中,传媒、计算机两个中小盘个股较多的行业跌幅较大,与通信电子形成鲜明反差。此外,顺周期的地产链、消费以及医药板块上半年总体表现也较弱。
本基金上半年延续了比较积极的投资策略,保持了组合的中高仓位运行,在板块和个股方面也做了一定调整。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并将组合配置逐步集中到了一些业绩兑现度高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考虑到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减持了部分新能源、军工领域的个股,并择机参与了部分港股。虽然上半年我们总体获得了一定超额,但仍有一些中小市值个股跌幅较大,影响了组合表现,这让我们思考在将来的投资中如何更好地应对大小盘风格的变化以及中小市值个股的流动性约束。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二季度上证指数下跌2.43%,创业板指下跌7.41%,中证500指数下跌6.50%,中证1000指数下跌10.02%,中证2000指数下跌13.75%,万得全A指数下跌5.32%。二季度市场较弱且分化较大,大盘股表现相对平稳,中小盘个股总体下跌幅度较大。行业和板块方面,以银行、煤炭为代表的低估值红利资产延续了较为强势的表现,电子等硬件板块在人工智能浪潮驱动下也有较大超额收益。基本面预期偏弱的消费、医药、新能源板块二季度总体表现较差,科技领域的传媒、计算机板块录得较大跌幅。
本基金二季度延续了偏积极的投资策略,维持中高仓位运行,在板块和个股方面也做了积极调整。二季度我们依旧延续了年初以来将科技板块作为主要配置的投资思路,围绕人工智能的云端算力及终端硬件寻求投资机会,将个股配置适当集中到了基本面确定性更高的企业上。同时我们在周期、港股等领域也选取了部分基本面较好的个股进行配置,取得了一定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