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 2021年年度
- 2021年第4季度
- 2021年第3季度
- 2021年中期
- 2021年第2季度
- 2021年第1季度
- 2020年年度
- 2020年第4季度
- 2020年第3季度
- 2020年中期
- 2020年第2季度
- 2020年第1季度
- 2019年年度
- 2019年第4季度
- 2019年第3季度
- 2019年中期
- 2019年第2季度
- 2019年第1季度
- 2018年年度
- 2018年第4季度
- 2018年第3季度
- 2018年中期
- 2018年第2季度
- 2018年第1季度
- 2017年年度
- 2017年第4季度
- 2017年第3季度
- 2017年中期
- 2017年第2季度
- 2017年第1季度
- 2016年年度
- 2016年第4季度
- 2016年第3季度
- 2016年中期
- 2016年第2季度
- 2016年第1季度
- 2015年年度
- 2015年第4季度
- 2015年第3季度
- 2015年中期
- 2015年第2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受关税、地缘等不确定性扰动,外需预期承压,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行。国内方面,一季度经济趋势并不明显,市场对内需复苏的强度及持续性仍存疑虑,但政策延续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持续呵护投资者信心及市场风险偏好。一季度A股市场整体震荡,以行业、个股的结构性机会为主,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涨幅分别为-0.71%、-1.21%、2.31%、4.51%、-1.77%、3.42%,其中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设备、计算机、钢铁等行业涨幅居前,煤炭、商贸零售、石油石化、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相对落后。
本基金一季度净值增长为正,主要由于重仓了受益于AI技术变革的互联网、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等行业。我们自2023年起持续跟踪AI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近几个月国产大模型的迅速进阶,我们认为中国科技企业不再只是映射品或供应链,正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全球AI产业浪潮的一股重要力量,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步闭环,产业链的胜率和赔率均较2023年上半年均更为明确,是我们此轮加大对AI相关方向配置的原因。此外,我们也配置了长期需求明确、景气有望反转的医药、军工等行业,也贡献了部分收益。
展望未来,我们对全年A股市场表现仍保持乐观。尽管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看到内需政策力度不减,且整体节奏更为前置,地产的拖累效应正在逐步消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已经颇具成效。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打破垄断,中国企业的迭代优化、应用落地能力有望充分发挥,助推诸多行业迈入新阶段、催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相关产业和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政策呵护、产业进化、信心修复等诸多积极因素加持下,A股市场有望从流动性和信心拐点迈向基本面拐点。我们将秉承“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买入预期收益率更高的资产”的投资理念,不断发掘具备持续成长动能或风险充分释放有望迎来反转的行业及公司,致力于创造丰厚的投资回报。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5年,尽管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许多积极因素在过去三年里不断积累,包括但不限于海外流动性压力的逐步缓解、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持续呵护、中国力量在全球科技和制造业高地的不断涌现、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等。“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像过去一年我们看到DeepSeek、国产机器人、《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等破茧成蝶、横空出世一样,我们期待上述积极因素在新的一年里兑现质变,助力资本市场在2025年迈向新的阶段,总体我们对2025年A股的表现较为积极乐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025年,我们将勤勉尽责、保持热忱,力争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A股整体上涨,但波动和分化特征显著。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全年涨幅分别为15.42%、14.68%、5.46%、1.20%、13.23%、16.07%,但市场上下半年均呈现显著的V型走势,振幅较大。市场的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市值因子和领涨行业在9月24日前后均差异巨大。总体看9月24日之前市场风格偏防御,大市值的蓝筹、红利股表现较好,而之后则是前期表现较差的非银、TMT、中小市值股票领涨。
行情的剧烈波动和分化给组合管理带来了挑战。年初我们延续了2023年底的思路,主要配置具备独立行业或个股逻辑的资产,以规避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但由于持仓偏中小盘风格,且前两大重仓行业医药、计算机阶段性跌幅较大,导致组合一季度表现不佳。三季度组合配置对内需暴露程度较低,影响了9月末市场快速反弹过程中组合的相对收益表现。面对复杂的市场,我们始终坚持深度研究驱动投资的风格,同时也积极针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不断寻求能力圈的突破,上半年我们在周期、公用事业等方向的投资取得了一些收获,下半年,我们紧密追踪并及时把握到AI相关产业发展的拐点,重仓的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等行业在四季度和今年以来均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整体下来,2024年全年业绩仍然不甚理想,跑输基准较多。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得益于9月下旬以来政策端对国内经济、资本市场、地产、化债等问题的支持,四季度A股市场在前期大幅反弹后高位震荡,市场交易活跃,不乏结构性机会。四季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涨幅分别为-2.56%、-2.06%、-0.30%、4.36%、-1.54%、13.36%。其中商贸零售、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传媒、银行等行业涨幅居前,食品饮料、医药、周期等方向相对落后。
本基金四季度配置较多的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等行业季度内涨幅居前,但由于四季度市场流动性结构分化,机构重仓股票整体受流动性因素压制而表现不佳,影响了本基金的绝对收益表现。
2024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2.67%、9.34%,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信心修复下,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和复苏动力,过去三年首次实现正的年度收益。过去几年,市场对于中国资产的悲观预期不断加剧,这种悲观不仅表现为对分子端(企业盈利预期)的不断下修,也体现在分母端(市场估值)的持续承压,以及市场结构的极致分化。
展望2025年,市场仍面临国内经济复苏程度、海外降息节奏、贸易及地缘政治摩擦、产业发展进程等不确定性的挑战,但我们看到诸多积极因素也在积累:(1)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不断加强,对于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建设更加重视;(2)部分行业景气下行风险逐步消化,优质企业已经率先迈过经营周期拐点;(3)市场参与者对于资本配置、股东回报等的认知不断深化;(4)外部高利率环境的压力已经部分缓解。我们认为上述积极变化有助于中国资产分子端的负向趋势、分母端的悲观预期逐步扭转。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5年,我们将保持积极、审慎的心态,尽最大努力优化投资策略,以期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受国内宏观政策变化、海外降息及需求预期波动的影响,三季度A股市场先跌后涨、波动加剧。7-8月内外需趋势性走弱,影响市场信心,A股市场整体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下跌趋势。随着9月下旬政府出台一系列提振经济预期、呵护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市场在9月最后几个交易日大幅反弹。三季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分别上涨15.05%、16.07%、16.19%、16.60%、29.21%、22.51%。其中非银金融、地产、消费、TMT、新能源等行业涨幅较大,周期、高股息等方向涨幅相对落后。
本基金三季度整体表现一般,主要由于配置比例较多的周期、通信等行业三季度涨幅相对落后,影响了净值表现,同时在市场整体下跌、减量博弈过程中,公募基金重仓股票整体表现较差。9月末市场反弹过程中,本基金持仓结构对内需的暴露度相对较低,重仓方向与反弹的主流方向非银、消费、地产等行业也有较大程度的偏离,在市场大幅反弹期间未获得超额收益。
展望四季度,尽管国内复苏强度、海外大选、降息、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仍存,但从9月下旬以来的国内政策表态来看,政策端对于国内经济、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已经比较明确,“政策底”雏形已现,内需资产相关的不确定性已显著削减。过去两年中美周期错配、人民币资产表现承压的趋势有望迎来反转,中国相关资产的系统性估值修复有望持续。此外,尽管过去三年A股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但我们也看到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在持续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认识在持续深化,上述变化必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由熊转牛的潜在窗口期,我们力争尽自身最大的努力,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预计市场影响因素将更为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仍存。海外方面,高利率环境将持续给海外经济带来压力,目前美国通过财政支出支撑经济的持续性存疑,下半年外需或面临一定程度的回落压力,随着美国降息及大选愈发临近,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或将增加。国内方面,在出口部门同比基数变高、海外需求转弱的背景下,或将一定程度上受到海外经济走弱的拖累,需要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在三中全会后是否会有所调整。上述未知因素都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变量,在可能面临的又一重要拐点,我们也力争尽自身最大的努力,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上半年的A股总体波动较大,1月份市场出现明显跌幅,随后在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和地产政策的积极变化下,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2-4月迎来强劲反弹,但由于经济数据仍然偏弱,加上企业盈利持续位于低位,6月份市场再次回落。上半年上证50、沪深300分别上涨2.95%、0.89%,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则分别下跌8.96%、16.84%、10.99%、16.42%。大盘因子超额显著,但个股中位数跌幅超过20%,市场表现较为分化。
本基金上半年未能取得正收益,由于海外高利率环境整体对全球经济形成压制,我们选择了具备独立的行业或个股逻辑的方向进行配置,以规避宏观经济、贸易摩擦、流动性等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风险,但由于重仓的前两大行业医药、计算机阶段性跌幅较大,且组合持仓风格相对市场更偏中小盘,在上半年增量资金缺乏的市场环境中,大盘股整体有显著超额收益,中小市值股票则阶段性逆风,也对基金的业绩表现形成一定程度的拖累。尽管我们也把握了周期、公用事业、电子等行业的部分机会,报告期基金收益率还是不尽如人意。整体看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还有很多值得提升的方面。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二季度A股先扬后抑,5月地产政策增强了投资者对内需的信心,并引领市场反弹。但较弱的经济数据以及企业盈利持续位于低位,又使得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情况。期间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0.83%和2.14%,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则跌幅更大,分别为6.50%、10.02%、7.41%、6.64%。整体上仍然是大盘、价值因子显著跑赢,市场防御心态仍然较重。
本基金在二季度维持仓位稳定的同时积极调仓应对市场变化,主要增持方向包括:
1、景气度修复的电子行业,包括PCB(印刷电路板)、苹果链、半导体等;
2、中长期格局改善的周期子板块:如涤纶长丝、制冷剂、电解铝等;
3、处于产业周期底部的军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