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股价和当期的基本面业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体现了股价是股票“内在价值”的有效反应;然而,这一现象在11月并不显著,甚至在某些年份体现出负相关性。表面上看,这似乎很容易解释:随着三季报在10月份披露完毕,从11月开始,A股进入了长达4到5个月的业绩真空期,这个阶段,市场上的其他因素对股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也就不足为奇。然而,仔细想来,如果这个规律是长期存在的,并且市场发现了这个并不难察觉的规律,投资者理应在11月把所谓的“基本面因子”反着用,也就是买入业绩更差的股票,卖出业绩更好的股票,从而使得该策略失效。显然,直到去年为止,市场并非如此。那么,今年11月日历效应还会不会继续存在?为什么不能阶段性的把因子“反着用”呢?
我们经常提到,量化投资是“大数定律”的忠实拥趸,而量化因子更是在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数据中寻找的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有一些假设,我们正是理解了这些假设,才相信这些规律在未来还可以重现。然而,这种统计规律需要满足一定的“显著性”,这也正是量化投资者是否使用这个规律遵循的守则。对于市场的一些现象,我们依然会去思考,这个现象是否有底层的经济逻辑?这个规律的样本数量怎样?这个规律显著性足以让我纳入模型吗?相信琢磨清楚这些问题后,每位量化投资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量化投资不是简单的规律重复,也不是复杂的推理机器。我更相信量化投资模型是建模者对市场认知的表达。我们时刻对市场保持敬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随时做好模型可能失效需要迭代的准备,这才是量化投资的魅力。
易方达基金 殷明
2025年11月4日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