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以来,我一直在看周期板块,经常会面对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买周期股?正如字面意思,周期股企业往往会经历起起落落的周期循环,我们甚至无法保证其股价中枢能够持续抬升。这导致人们认为周期股赚的是波动的钱,是不稳定的钱,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去赚周期波动的钱,而不去赚成长的钱、价值的钱?
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从周期的研究框架来说,商品价格就是起起落落的不断循环。周期主要研究供需,供需会决定价格,但价格也会决定供需。价格提高,会抑制需求、刺激供给,从而导致价格回落;而价格降低,会抑制供给、刺激需求,从而让价格回升。供、需、价三者的互动,让商品价格和周期股价往复循环。
周期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原理看似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既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难题,比如供需数据的滞后性、模糊性以及市场预期的变化;又要看到外部变量赋予周期的成长潜力与价值空间——那些打破传统周期供需逻辑的因素,往往也在重塑周期的内核,比如最近几年,价格决定供需的路径有了很多新的影响因素。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供给端,中国是之前供给的最大增量,现在开始实施供给侧改革和反内卷政策,非洲、拉美等地资源民族主义逐渐崛起,这些新兴国家不希望本国资源被外资大肆开采,高价并未刺激出足够多的资本开支,即潜在的供给;在需求端,尽管高价可能抑制了传统需求,但新能源、AI等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打破了传统需求的边界,对上游商品有了新的需求。这些新兴需求并非短期脉冲式增长,而是伴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这种需求端的结构性变革,让市场对周期的预期不再局限于短期供需缺口,而是更多聚焦于长期成长空间。
若将视野扩展到人类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运行的维度,会发现周期远不止是商品价格或股市的涨跌循环,“均值回归、周期永存”或许是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从历史长河来看,无论是农业时代的粮食丰歉周期、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危机循环,还是数字时代的技术迭代浪潮,本质上都是供需、利益、技术等多重力量博弈下的周期性波动。过去数十年,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全球化红利与宽松政策的推动下,长期处于向上增长的通道,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让“增长”成为多数人默认的常态。然而,现实很可能会打破这种惯性认知,我们习惯于线性思维,但世界或许本就是在波动中“前进”的,理解波动、对抗人性是我在周期投资中学到的最重要一课。
过去几年,周期股一度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也让市场重新认知和理解了其投资价值。而往后看,周期还是那个周期,它有周期波动的缺点,也蕴藏着独特的价值。
易方达基金 朱运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