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大部分权益基金录得负收益。而在如此困难的市场环境下,仍有一批基金获得了正收益,其中大部分是重仓资源行业的基金。不难理解其中丰厚的超额收益可能主要源于资源行业表现强势——作为代表的煤炭行业过去三年上涨超过70%。
同时,仍然有一批基金经理,坚持对行业进行均衡的配置,坚持通过分散化投资的方式分散风险,在各个行业中选股力争获取超额收益。在过去三年的熊市中,这类投资风格获得正收益的比率相对较低。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如何评价这些基金,而将思考聚焦于:集中和分散。
理论上,集中和分散只是一种风格选择,无关对错。在一个投资人心中可能有100个股票,按照投资性价比的高低排序,构建组合时可以去选择前10只,还是20只,甚至50只,100只股票,这个选择反映出投资人的信仰。
倾向于分散化的投资者,大多信奉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其基础原理是投资组合收益率是成份证券收益率的简单加权平均,但是组合的波动率却不再是成份证券波动率的简单加权平均——由于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为1,相互之间波动的抵消会降低组合的波动,因此马科维茨提出“分散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Diversification is the only free lunch on Wall Street)。
举个例子,假设未来50%的概率天晴,50%的概率下雨,天气无法预测。卖伞的生意在雨天会赚100元,而在晴天会亏50元;卖鞋的生意在晴天会赚100元,而在雨天会亏50元。也就是说无论从事哪一门生意,赚钱的预期都是50元(50%*100+50%*-50),也都需要承担可能亏50元的风险。但是有一个投资人张三,选择两笔生意一起做,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他都能够稳定赚得50元的收益。这便是所谓的“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降低了风险”,也即是“免费午餐”。
情景1 | 卖伞 | 卖鞋 | 一起卖 |
晴天(50%概率) | -50 | +100 | +50 |
雨天(50%概率) | +100 | -50 | +50 |
预期收益 | +50 | +50 | +50 |
预期风险(最差) | -50 | -50 | +50 |
既然这个理论如此完善,那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专业投资人信奉集中呢?让我们换个视角看上面的这个例子:
1.黄四具备专业的天气预测知识,预测明天下雨的概率是100%,而并不是大众根据历史经验判断的50%,那么情况会变成这样:
情景2 | 卖伞 | 卖鞋 | 一起卖 |
晴天(0%概率) | -50 | +100 | +50 |
雨天(100%概率) | +100 | -50 | +50 |
预期收益 | +100 | -50 | +50 |
预期风险(最差) | +100 | -50 | +50 |
在他眼中,卖伞的预期收益高于一起卖,他便应该100%集中于卖伞,而不是去一起卖。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是告诉我们第一种集中投资的理由——深度研究带来对投资收益率更准确的判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也会大比例超配具有较高预期收益、负相关性和较小方差的资产,即理论同样支持这一结果:
(1)当投资人确信其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市场其他品种时,便应该集中投资。
(2)判断的准确率越高(高胜率)、预期收益率越高(高赔率),集中度应该越高。
2.王五并不具备专业的天气预测知识,但是他发现,事后来看无论是在哪一种天气下,组合投资都能够获得50元的收益,但是也有做对生意的人能获得100元的收益。王五希望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他也选择了集中去卖伞,并祈祷第二天下雨。这是第二种集中投资的理由:如果选择命中了,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个集中投资的理由并不能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因为可能赌对也可能赌错。
3.刘六也不具备专业的天气预测知识,但生活在另一个不好做生意的世界,他发现卖伞或者卖鞋,天气合适的时候能赚50元,不合适的时候会亏100元。因此如果两个生意一起做,则是一定会亏50元。世代经商只能做生意的刘六,只好去考虑选择一个生意并寄希望于天气合适。毕竟,选一个生意还有机会赚钱,选择一起卖就是确定亏钱了,谁会愿意做注定赔本的生意呢?这是第三种集中投资的理由:组合投资的整体收益可能是负的,不如选择一门自己最有把握的生意,争取可能出现的正收益。
情景3 | 卖伞 | 卖鞋 | 一起卖 |
晴天(50%概率) | -100 | +50 | -50 |
雨天(50%概率) | +50 | -100 | -50 |
预期收益 | -50 | -50 | -50 |
预期风险(最差) | -100 | -100 | -50 |
《大钱细思》中提到,只做多的组合,控制风险的两种方法:1.多样化;2.精选化。多样化无法降低系统性风险;精选化可能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无法去除非系统化风险。如果投资者对于承担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回报并不乐观,可能更倾向于精选化。当然,如果不是世代经商,似乎这种情况下不做生意是更好的选择。
总结来看,当面对集中还是分散的选择时,投资人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自己的投资和研究能力超越市场吗?
2. 自己对于股票资产长期的收益乐观吗?
3. 不一定可持续,但是单期较好的业绩有意义吗?
对于进行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而言,如果对于股票长期收益乐观,但是自身的投研能力不能超越市场,则应该倾向于分散化投资,极致便是指数投资(张三);如果具备超越市场的投研能力,可以在能力圈内进行集中投资(黄四)。这两种选择应该都是理性的。而也有投资人,可能不具备超越市场的投研能力,但是风险偏好比较高(王五),又或者说对于股票资产长期的收益不乐观(刘六),选择了集中投资。这两种选择,前者应当和市场明确自身的收益风险特征;后者也许更适合降低仓位。
实际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我相信每一个基金经理可能都是张三+黄四+王五+刘六的结合,努力地让自己在理性上不做王五,在能力上争做黄四,实际组合可能会介于完全集中和完全分散之间。
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如果看到有一批基金经理更加偏好于行业集中,可能我们需要去认真辨别:究竟是黄四更多了,还是王五更多了,还是刘六更多了。黄四更多了,是能力的进步;王五更多了,是对风险的重视不足;刘六更多了,是环境的变化。
当然,如果看到基金经理热衷于分散,也不一定总是对的。在投资中同样需要关注:该基金经理如果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为什么不更集中一些获取超额?如果不具备该能力,为什么不选择更加分散、更加便宜的指数型基金?
回到最开始的观点——集中和分散只是一种风格选择,无关对错,只要想清楚集中和分散的理由,想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易方达基金 张浩然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