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手记,标题为“医药行业周期性”。医药行业虽然是弱周期行业,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全球来看,这种周期主要体现为新药研发周期。
转眼间,6年多的时间过去,中国的医药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也经历了完整的一轮周期。
2015年开始的药审改革,正可谓“不破不立”,为真正有创新、有价值的产品腾出了空间。同时,随着突破性治疗、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中国创新药的上市之路被打通,到2018年底,国产第一个PD1单抗上市,国产创新药开始逐步崭露头角。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持续发展,很多产品也开始中美双报,开启全球临床,每年的license out交易不断增加,通过各种方式走向全球。另一方面,港股的“18A”上市规则、科创板的第五套规则开始允许未盈利的创新公司上市融资,一、二级资本市场的繁荣也助力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创新药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原创性的研发相对稀缺,出海的时候可能因为创新不足而遭遇挫折;另一方面,研发扎推,缺乏差异化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PD1为例,两年多时间上市了6个国产PD1,这也导致其价格从最开始的几十万降到三四万,潜在市场空间遭到压缩。与之相应的,二级市场创新药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一二级市场投融资遇冷。
但我们也看到,国内鼓励创新的大方向是确定的,而且产业政策在逐步优化。比如2021年药监局提出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2022年医保局也明确了简易续约的医保谈判规则,都在积极引导产业的预期,鼓励发展真正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同时,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出海,国内药企对海外的政策尤其是FDA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了解和熟悉,国际化进程也在持续推进当中。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共识,也是大势所趋。随着配套政策的完善、整体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我相信终将会有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公司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药企。
易方达基金 杨桢霄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