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2015年的债券市场牛市周期中,信用债券市场经历了更大的上涨。这一过程本身并不意外,往往在收益率下行的过程中,投资者会追逐更高的绝对收益率,更多配置信用债券,从而导致信用利差的收窄。但本轮信用利差压缩的幅度之大的确有些出乎意料——许多期限和评级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高评级信用债仅仅比利率债高30bp左右,非AAA评级与AAA评级之间的利差也少得可怜。
这意味着投资者仅仅愿意为了相对30bp更高的收益率,就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考虑到信用债的流动性明显弱于利率债,这种定价水平就显得更加不合理。但市场交易得到的水平也许并非合理与否那么简单,供需关系最终决定了一切。自2015年后新股发行暂停后,越来越多渴望获得绝对回报的资金涌入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供给虽然也开始增加,但仍然远远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了信用利差一降再降,最后终于降无可降。
债券市场投资者或许已经遗忘了信用债券是可能出现违约的。没错,自从超日债之后,零零点点的信用事件已经一一浮现,但市场相信这些陷入困境的债券发行人仅仅是“个别的”、 “偶然的”。一种信仰一直存在,那就是各级政府不能容忍当地企业出现违约,商业银行也会在债券发行人流动性枯竭时仗义的伸出援助之手。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这样,但一切都是有限度的。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增速下滑,微观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偿还到期债务的现实压力,尤其是当外部的融资渠道不再那么通畅时。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背景下,银行的态度已经变得更加谨慎。
虽然有点晚,但2016年以来随着信用事件的爆发频率陡然上升,市场终于开始意识到信用利差应该更多反映其本质——度量违约风险的高低。周期性行业的信用利差出现了更大幅度的调整,许多往日“风光无限”的名字,转眼间却被各个机构避之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市场中的主题可能都将是整个估值体系的重新定价,而在此之后投资机会也会相应浮现。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信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安然无恙,才能在信用利差更加差异化的市场中捕捉投资机会。
易方达基金 李一硕
2016年5月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