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提到,即使是一个创新起家的公司,其核心竞争力一旦确定,就会沿着原来的路径走下去,其研发方向也会围绕着保持乃至加强其原有优势的方向前进。所以一旦遭遇破坏式创新,其原有的研发投入迅速贬值。当诺基亚的工程师拿到第一代iPhone时哈哈大笑,这玩意儿能叫手机吗?摔两下就完啦。在一个靠着研发抗摔技术升职加薪、以抗摔能力为KPI考核的工程师眼里,这个玻璃做的玩意儿简直是灾难。
一家奋力向互联网转型的上市公司,围绕“程序员要不要穿制服上班、要不要打卡”,内部争论不休,最后不得不把程序员们搬离总部,让以记考勤、管纪律、算绩效见长的HR眼不见心不烦。
转型的本质是知识转型。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成功转型难若登天。当一个企业高喊转型时,你几乎可以感觉到CEO面对穷途末路时脊背上的阵阵凉意。所以较之转型,升级的逻辑似乎靠谱些。升级意味着企业的技术积累已经能够敲开新市场的大门。做蓄电池的升级到启停电池,卖机票的升级到旅游产品,都是良好的范例。企业成功的升级意味着其内生积累契合了经济转型外部要求,且面临的风险比决然转型类的企业要小得多。
易方达基金 萧楠
2014年10月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