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 2021年年度
- 2021年第4季度
- 2021年第3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从截至本报告期末已公布的最新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延续改善趋势:最新公布的12月制造业PMI,虽然环比小幅回落0.2,但四季度均处于荣枯线之上,其中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为51.0,较上月上升0.2,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改善,但另一方面,价格总体有所回落,原材料和出厂价格均处于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表现强于预期,12月环比上行2.2,达到52.2,其中服务业和建筑业出现大幅度回升,较上月分别上涨1.9和3.5。此外,11月经济数据表现仍有韧性,基建维持高位,消费有所回落,地产投资仍低迷,出口有所回落。
在上季度末央行与财政的政策出台之后,本季度中央各部委也相继推出稳增长政策,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得到修复,各大宽基指数波动率明显放大,但临近季末开始逐渐收敛。期间,沪深300累计下跌2.06%,中证500累计下跌0.30%,中证1000累计上涨4.36%,中证2000累计上涨8.40%。从申万行业指数表现来看,商贸零售、综合、电子、计算机上涨均超过10%;美容护理、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则跌幅居前。从风格表现的角度来看,小盘表现明显优于大盘,价值与成长在不同分域中表现互有优劣;此外,之前三季度末回撤较大的红利风格,在四季度有所反弹,期间表现也优于多数风格因子。同时,市场成交量阶段性放大,投资者交易活跃,以量价数据为主的中短期选股因子表现也相对较好。
本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主要采用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作为投资策略。报告期内市场波动明显增大,管理人在组合管理过程中,以基准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严格控制组合在行业与风格上的相对偏离,通过对个股的超低配,力求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获取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从截止本报告期末已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整体趋弱:制造业PMI虽然从8月的49.1反弹至49.8,但已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边际改善主要来自于季节性调整因素,总体来看生产仍然强于需求;服务业PMI低于市场预期,从8月的50.2下行至49.9,今年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内需仍延续之前的弱势表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较7月份有所回落,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2%是主要拖累因素,外需延续较好势头,8月出口同比增长8.7%。
在上述宏观环境下,7-8月份A股市场持续下跌,但在9月下旬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叠加出台后,市场信心明显修复,A股市场迎来拐点时刻,截止季度末,各大宽基指数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上涨:沪深300累计上涨16.07%,中证500累计上涨16.19%,中证1000累计上涨16.60%,中证2000累计上涨17.67%,创业板指数与科创50指数上涨超过20%。从申万行业指数表现来看,以券商为主的非银金融行业涨幅最高,上涨了41.67%,其次是房地产、综合;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行业则涨幅靠后,分别是1.24%、2.00%、2.95%。从大类风格的表现来看,大盘成长表现最为突出,大幅领先其他风格,而之前表现较好的动量、红利等风格,则出现较为明显回撤,市场在本报告期的最后一周经历了明显的风格切换,对产品的平稳运作提出挑战。
本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主要采用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作为投资策略。报告期内市场波动明显增大,管理人在组合管理过程中,以基准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严格控制组合在行业与风格上的相对偏离,通过对个股的超低配,力求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减少系统性风格冲击,获取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一阶段,下半年出口大概率将保持较高增速,内需可能仍将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新一轮设备更新与财政加快基建等政策逐渐发力,或将对冲部分压力,经济基本面继续弱波动。股票市场方面,首先,高行业景气度的投资机会相对稀缺,在当前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的政策导向下,存量资金或将继续持有红利低波类标的;其次,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仍可能继续追逐热门主题,例如算力、人工智能等,但需要关注企业未来业绩兑现情况;最后,需要注意下半年来自海外的宏观事件冲击,例如美联储降息对市场风格的冲击,美国总统大选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综上,下阶段基金运作管理仍将迎来诸多方面的挑战,管理人将继续严格遵照多因子量化增强的投资模式进行操作,同时结合采用长期有效的基本面量化模型进行选股,配置稳健的策略模型,以顺应市场风格变换,为投资人创造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回顾本报告期,国内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5.0%,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3.7%,但6月份单月同比增长2.0%,低于市场一致预期,低于前值3.7%;从房地产投资与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增速仍在下降;外需向好,出口是需求侧的主要向上动力,上半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9%,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9%。
市场表现方面,上半年市场整体先跌后涨,呈现震荡趋势,上证指数、沪深300的涨跌幅分别为-0.25%、0.89%,但中小盘指数普遍跌幅较大,中证500指数下跌8.96%,中证1000指数下跌16.84%,中证2000指数下跌23.28%。行业表现结构分化特征明显,从申万行业指数来看,银行、煤炭、公用事业涨幅均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7.02%、11.96%、11.76%;综合、计算机、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的跌幅较大,均超过24%,同时超过半数行业指数今年以来录得负收益。从风格表现的角度来看,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明显下降,防御类的估值因子、低波因子、红利因子等年初至今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其他风格,小盘明显弱于大盘。综合来看,大盘价值的表现最好,小盘成长下跌幅度最大。
在此期间,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管理人严格遵照量化指数增强的投资模式进行操作,以标的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主要利用以基本面选股因子为主的定量投资模型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超配或低配。一方面严格控制组合跟踪误差,避免大幅偏离标的指数,另一方面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力求超越指数。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从截止本报告期末已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一般:6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与5月份49.5%持平,略低于历史季节性水平,仍低于荣枯线,其中生产指数及新订单指数,较上月略有回落,反映了制造业市场整体需求偏弱;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略低于前值6.7%,制造业投资与前值基本持平,基建投资走弱,地产投资仍处于低位,消费有所回升但幅度有限,内需整体呈现疲软态势;受益于外需复苏,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本报告期内,A股市场波动剧烈,期间先涨后跌,累计到本报告期末,各市场主要宽基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下跌,上证指数下跌2.43%,沪深300指数下跌2.14%,中证500指数下跌6.50%,中证1000指数下跌10.02%,中证2000指数下跌13.75%,大市值股票表现相对较为稳健。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表现来看,银行、公用事业、电子、煤炭涨幅为正,但幅度有限,综合、传媒、商贸零售、社会服务回撤较大,下跌幅度均接近或超过20%。
过去一个季度,红利、价值等风格表现依旧较为领先,但从资金流、拥挤度等维度的边际变化来看,红利风格的配置性价比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质量与成长风格表现相对落后,其中成长不论在大盘、中盘、小盘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撤;分析师预期与市场量价类风格因子,延续了年初以来的稳健表现,是选股策略的主要贡献来源。
本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主要采用基金管理人自主开发的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作为投资策略。报告期内市场波动明显增大,管理人在组合管理过程中,以基准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严格控制组合在行业与风格上的相对偏离,通过对个股的超低配,力求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减少系统性风格冲击,获取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从截止本报告期末已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来看,整体表现好于预期:生产方面,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趋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达到7.0%,显著回升且接近近几年最高水平;投资方面,虽然在春节错位效应下,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小幅放缓,房地产投资端与销售端的同比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但制造业投资改善趋势明显,增速逐月上升,预示着企业盈利增速有望进一步改善;消费方面,受益于春节假期,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反弹较多,略超市场预期,其中家电和汽车销售数据1-2月有所好转;出口方面,受益于海外发达市场补库周期启动,外需景气度改善,以美元计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7.1%,增速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显著超越市场一致预期。此外,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8%,较上月上涨1.7%,为去年10月份以来首次重返荣枯线之上,显示国内制造业景气度有所扩张。
本报告期内,A股市场波动剧烈,期间受到市场风险事件影响,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700点,但累计到本报告期末,上证指数仍录得2.23%的正收益,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3.10%,显著跑赢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等中小盘宽基指数。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家用电器在一季度累计涨幅靠前,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房地产等行业均累计录得较大的负收益,表现相对靠后。从市场风格的角度来看,大盘价值显著跑赢小盘成长风格,其中分红类因子、绝对估值类因子表现较好,在各个不同宽基中都有较突出的选股效率;但另一方面,去年表现强势的量价类因子,今年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但后续表现也出现快速反弹,整体波动性呈现阶段性放大的特征,需要密切关注该类型因子在后续市场中的稳定性变化。
本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主要采用基金管理人自主开发的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作为投资策略。报告期内市场波动明显增大,管理人在组合管理过程中,以基准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严格控制组合在行业与风格上的相对偏离,通过对个股的超低配,力求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减少系统性风险 冲击,获取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阶段,中国经济或将延续复苏态势:首先,美欧等发达市场仍旧保持较好的经济韧性,全球制造业和商品贸易有望复苏,尽管可能面临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对中国出口产生结构性影响,但得益于全球制造业周期趋于弥合,中国出口总量修复和增长的方向相对确定;其次,内需方面,随着国内企业盈利趋势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或将边际修复,带动居民收入增长,为居民消费的持续修复奠定基础,同时随着经济转型与国内服务业创新发展,服务消费有望复苏,进一步为国内消费修复提供动力;第三,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或将进一步转变,国有资本继续牵引基建等传统建筑投资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新兴领域投资将得到更高的增速;最后,宏观政策方面大概率将延续逆周期调控,财政赤字率保持中等偏高水平,货币政策偏宽松,这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修复。
从市场中观角度来看,预计2024年A股企业盈利整体将呈现弱复苏态势,从供需角度来看,需求见底且供给偏紧的行业复苏力度有相对优势。从资金面来看,受制于市场赚钱效应的持续低迷,新增入市资金恐较少,存量资金博弈的趋势较为明显,这使得资金围绕风险偏好极高与极低的资产进行布局,即主题投资与红利低波风格;另一方面,存量资金博弈也使得偏重交易的量价类、估值类因子表现较为突出,并且行业轮动较为频繁,投资者持仓周期缩短,更加注重交易,这可能也将进一步提升该类因子的表现。
综上,下阶段基金运作管理仍将迎来诸多方面的挑战,管理人将继续严格遵照多因子量化增强的投资模式进行操作,同时结合采用长期有效的基本面量化模型进行选股,配置稳健的策略模型以顺应市场风格变换,为投资人创造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回顾全年,2023年经济曲折修复,一季度经济“脉冲式”反弹后,二季度超预期下行,三季度再度修复,年底再度回踩,具体看:低基数下,全年GDP增速5.2%,略高于年初5%左右的目标增速,两年复合增速4.1%,高于2022年3%;受物价影响,名义GDP增速较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至4.6%;四季度GDP增速小升0.3个百分点至5.2%,略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5.4%,两年平均增速和季调环比增速均较三季度回落,指向四季度经济实际有所走弱。跟随市场对2023年经济预期与现实的变化,可以将A股全年表现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1)年初至2月份:新冠疫情结束,建立了首套住房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多项利好共同刺激市场,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预期向好,同时也着实看到了一定程度的兑现,A股市场整体上行,大消费相对占优。
(2)2月份至4月份:经济复苏速度较为缓慢,但此阶段投资者预期仍较为积极,“中特估”表现相对占优,“AI+(人工智能)”主题同样表现不俗,市场有所波动,行业轮动明显加快,但仍有支撑。
(3)5月份至年底:4月底政治局会议对经济表态较为积极,稳增长政策保持定力,但大部分月份的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均低于50,经济转为弱复苏,市场预期下降。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三季报数据公布,显示市场盈利在二季度触底后,已出现企稳回升。期间,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外资偏好的核心资产明显下行。10月之后,情绪、估值、资产比较等指标均表明,A股资产可能已接近底部。
从事后分析来看,全年市场运行深受宏观预期与现实的共同影响,年初预期与现实共振向上,宏观因子暴露较高的核心资产板块最先受益,随着投资者乐观预期情绪扩散,叠加各类主题类事件的刺激(例如AI+主题、“中特估”),市场虽然呈现较为明显的行业轮动特征,但整体震荡向上。这期间组合保持较小的风格与行业偏离,但是在个别主题上存在一定暴露,使得超额收益出现了一定的回撤。
进入5月份之后,随着各项经济数据的逐渐披露,社融、投资、消费、通胀、PMI纷纷走弱,市场表现也逐步趋向二元结构化,即以红利低波风格为代表的防守型板块与以TMT板块为代表的主题板块,获得较好的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高的板块表现相对较弱,而与此同时,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出也进一步加大了回撤幅度。这期间基本面类因子表现相对较弱,但在风格、行业中性的前提下,仍旧获取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在此期间,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管理人严格遵照量化指数增强的投资模式进行操作,以标的指数的构成为基础,主要利用基金管理人自主开发的以基本面选股因子为主的定量投资模型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超配或低配。一方面严格控制组合跟踪误差,避免大幅偏离标的指数,另一方面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力求超越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