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中期
- 2025年第2季度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我国政策着重坚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我们看到,上半年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仍在坚定进行,产业升级不断深化,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内需方面,今年政策导向明确以促消费为重点支持扩大内需,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潜力。财政政策方面,综合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券、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政策大力提振消费,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另一方面,政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专项债进一步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有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展望下半年,经济的结构性动力与核心挑战并存。一方面,财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仍将持续,消费韧性持续修复,“两新”政策持续显效,“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地产仍将推动企稳向好。另一方面,平衡挑战依然显著。海外高利率、贸易投资区域化冲击我国出口韧性,外需不确定性仍存;地方财政平衡压力延续,偿债高峰期需化债与增收协同推进,专项债效能提升与财税体制改革必要性凸显。全年来看,为实现5%左右增长的既定目标,政策储备充足,按需加码,保障经济企稳回升态势。
下半年从投资角度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机会与风险。权益方面,A股表现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长期股权投资等资金改善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波动率较以往有所降低,内在稳定性增强。债市仍处于“低利率、低利差”的双低市场环境中,下半年债券市场须关注利率低位下波动加大的可能性,并结合组合风险收益特征做好预案和应对。在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跨资产性价比可能仍是中长期引导资金流向变化的主要动力。在资产配置上,我们将特别重视债券资产的贝塔收益和流动性风险,关注市场微观结构对细分品种供需的影响。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内在稳定性增强提升股票资产吸引力的可能性,寻找估值确定性、波动低相关性、有竞争力的个股,努力实现组合投资的整体稳健性和回报弹性的平衡,争取为投资者提供持续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稳中略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4月份美国超预期的全球关税升级给全球经贸和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有关方面对外部冲击做了比较充分的应对政策,经济和资本市场展现了相当的韧性。
回顾上半年经济,生产端较快增长,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需求端稳中向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进出口方面,上半年在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的背景下,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伴随各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落地显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季度增速持续回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物价低位平稳运行,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1%,其中6月核心CPI同比已经回升到0.7%。
整体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
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中美贸易战定义为“国际经贸斗争”,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反映出当前国际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会议指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加力扩围政策措施,为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在前述经济和政策组合下,债券市场上半年整体震荡。资金方面,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月度中枢上半年整体逐步下移,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充裕。现券方面,上半年大部分债券品种收益率先上后下,短端品种自3月高点下行幅度更大。6月末10年国开收益率收于1.69%,较去年底下行3.6bp,10年国债收益率收于1.65%,较去年底下行2.8bp;上半年信用利差整体继续压缩,3年AAA中短票信用利差较去年底压缩约11bp,3年AA中短票信用利差压缩约23bp,5年期AA中短票信用利差压缩约8bp。
股票方面,上半年股票市场经历了4月关税争端升级的冲击后稳步修复上涨,整个上半年,上证综指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创业板指上涨0.53%,中证1000指数上涨6.69%。行业表现分化,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银行、军工涨幅靠前,煤炭、食品饮料、地产领跌。
转债方面,一季度转债指数上涨后3月有所回落,与正股表现分化,估值有所压缩,二季度转债在季初跟随正股下跌后震荡上行,中证转债指数创今年以来新高,转债估值季初压缩后再度上行。上半年中证转债指数上涨7.02%,同期万得全A指数上涨5.83%。
报告期内,本基金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债券方面,一季度组合在去年四季度中后段提高的债券仓位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调整了组合券种结构,债券全季度正收益;二季度组合增加了有效久期、信用利差久期和杠杆水平,并结合市场变化调整了组合券种结构,减持部分性价比较差的期限品种。股票方面,本基金持有的个股标的上半年表现较好,在本期贡献正收益。转债方面,组合维持可转债仓位,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二季度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端保持较快增长,4-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1%、5.8%,其中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增长较快。需求端来看,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网售促销、节假日等因素影响下,二季度消费市场延续向好发展势头,服务消费增速有所扩大;二季度出口相较一季度增速高点有所回落但韧性仍强,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延续高位;投资增速有所走弱,其中地产投资表现最弱。物价方面,4、5月CPI同比维持小幅负增长,核心CPI稳中走升,主要是旅游价格回升;PPI同比连续走低,国内产成品供求关系仍弱。总体看,二季度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中生产稳定,需求分化,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消费新动能不断壮大。
政策方面,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明确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内需方面,会议强调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此外,会议还指出应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总体来看,政策延续贯彻落实,同时本次会议也再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的调节。
市场表现方面,债券收益率二季度整体下行。资金方面,二季度R007(七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较一季度明显下行。现券方面,资金预期改善,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6月末10年国债收益率收于1.65%,10年国开债收益率收于1.69%,分别较一季度末下行16.6bp、15.1bp;信用利差有所走扩,截至6月末,3年AAA中短票利差较一季度末扩大4bp左右,3年AA中短票利差扩大3bp左右。
本期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一定幅度下行,债券组合的持有期收益中,一部分是静态收益提供,另一部分来自资本利得收益,静态收益具备一定的持续性,但是资本利得收益存在波动。从市场指数来看,中债综合财富指数2025年二季度的收益率为1.67%,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0.48%,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1.19%;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财富指数2025年二季度的收益率为1.23%,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0.49%,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0.74%。
股票方面,二季度股票市场在外部冲击下表现出了较强韧性,沪深300指数上涨1.25%,中证1000指数上涨2.08%,创业板指数上涨2.34%。二季度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20个行业指数录得正收益,其中国防军工、银行、有色涨幅靠前,房地产、钢铁、食品饮料领跌。
转债方面,二季度转债在季初跟随正股下跌后震荡上行,中证转债指数创今年以来新高,转债估值季初压缩后再度上行;小盘、低价、低评级转债表现更占优。二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77%,同期万得全A指数上涨3.86%。
报告期内,组合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操作方面,二季度组合增加了有效久期、信用利差久期和杠杆水平,并结合市场变化调整了组合券种结构,减持部分性价比较差的期限品种。股票方面,二季度组合保留的股票仓位对组合净值有显著正向贡献。转债方面,组合维持可转债仓位,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一季度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需求端来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1-2月平均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2%,2月PPI同比、环比降幅均收窄;1-2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扣除春节错月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整体物价温和回升。3月制造业PMI升至50.5%,景气水平继续回升。总体看,开年经济景气较强,供需双旺,但供需关系仍可改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较多。
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财政政策前置发力,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推出促消费、惠民生政策“组合拳”,“两重”、“两新”政策力度加大,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市场预期信心改善。
市场表现方面,债券收益率一季度整体上行。资金方面,一季度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行。现券方面,伴随开年以来资金宽松预期有所修正,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3月末10年国债收益率收于1.81%,10年国开债收益率收于1.84%,分别较四季度末上行13.8bp、11.5bp;信用利差有所压缩,截至3月末,3年AAA中短票利差较四季度末压缩15bp左右,中低评级信用利差压缩程度稍高,3年AA中短票利差较四季度末压缩25bp左右。
股票方面,一季度股票市场波动收敛,板块表现分化。整个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1.21%,中证1000指数上涨4.51%,创业板指数下跌1.77%。一季度申万行业中有色、汽车、机械设备涨幅靠前,煤炭、商贸零售、石油石化领跌。
转债方面,一季度转债先跟随正股上涨,转债指数创新高后在3月有所回落,与正股表现分化,估值有所压缩。一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13%,同期万得全A指数上涨1.90%。
报告期内,组合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操作方面,一季度组合在去年四季度中后段提高的债券仓位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调整了组合券种结构,债券全季度正收益。股票方面,一季度组合保留的股票仓位对组合净值有正向贡献。转债方面,组合维持可转债仓位,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政策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
展望2025年,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预计总体维持其支持性的立场。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总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主要体现在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政策组合来看,全年广义财政适度扩张有助于提高资金循环效率、稳定广义价格预期,有效支持经济的复苏。
债券方面,组合仍将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积极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丰富收益来源,同时精选个券,关注信用风险的边际变化。
2024年利率趋势性下行,以10年期国债为例,全年下行幅度为2014年以来最大,债券资产的持有期收益中资本利得收益贡献显著,其较高的年化收益率在未来较难持续。从债券指数的收益回报来看,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全年收益率为7.61%,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2.37%,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5.24%;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财富指数全年的收益率为5.57%,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2.42%,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3.15%。在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资本利得收益的波动可能加大,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债券资产的投资收益。
权益方面,“924”政策组合拳出台后,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积极的政策态度提升了市场对政策持续性和力度的预期。组合将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继续挖掘基本面超预期的个股,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复苏、资金流动、汇率变化等市场信号,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抓住市场积极变化。
组合构建上,我们倾向于维持较高的个股分散度,并注重股债宏观对冲效果,希望能降低组合波动,提升组合夏普比率,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持有体验。在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跨资产性价比可能是中长期引导资金流向变化的主要动力。我们会坚持观察市场微观结构,分析细分资产、细分策略背后的资金驱动逻辑,从而寻找多元化、低相关性、风险收益比有竞争力的资产,努力实现组合投资的整体稳健性。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以获取长期有竞争力的投资收益为目标,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节奏上看,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3%、4.7%、4.6%、5.4%,呈V形态势;其中二、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一度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极大地提振了信心、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经济四季度明显回升。总的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体现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承压,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仍需要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2024年债券市场表现较好,全年央行分别累计调降7天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年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同)、5年LPR的幅度为30bp、50bp、35bp、60bp,资金面整体宽松,利率趋势下行。全年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88bp至1.68%,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下行95bp至1.73%。信用债方面,全年3年期AAA评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97.5bp至1.74%,10年期AAA评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94.2bp至2.11%。基础信用利差方面,9月前利差整体压缩,9月后震荡走阔,全年3年期AAA评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减同期限国开债利差较上年末压缩6bp,10年期AAA评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利差走阔1bp。
权益市场方面,2024年A股呈现“W”型双底形态,底部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9月中旬以来,海内外政策等因素共振下A股显著回升。全年来看 “哑铃策略”表现占优,高股息板块中的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行业收益靠前,科技板块中的通信、电子表现靠前。消费板块内部表现分化,政策支持的“两新”领域如家电、汽车以及商贸零售涨幅靠前。全年万得全A指数上涨10%,沪深300指数上涨14.7%,中证1000指数上涨1.2%,创业板指数上涨13.2%。
转债市场方面,2024年转债整体呈现宽幅波动,全年中证转债指数上涨6.1%,万得可转债低价指数、万得可转债大盘指数收益靠前,分别为14.3%、9.3%。分解全年转债收益来看,正股贡献最大,下修也有显著贡献,溢价率则对转债收益造成拖累。从估值角度看,6-9月由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冲击等因素,转债估值快速压缩,四季度受益于股债表现、增量资金等多重利好,转债估值提升,全年估值小幅压缩。
报告期内,组合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以及细分资产的相对估值水平,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操作方面,组合全年围绕基准久期适时调整,同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不断优化信用券种结构,也通过利率品种阶段性增厚收益。股票方面,组合维持权益风险敞口,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权益资产对组合净值有正向贡献。转债方面,组合维持可转债仓位,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四季度经济数据较三季度有所修复。9月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10月起升至扩张区间,反映增量政策提升了经济活动强度,经济供求关系边际改善。生产端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月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0.41%,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1月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0.4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连续3个月回升;需求端来看,四季度出口和消费回升支持整体需求,10月和11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韧性,基建投资增速稳定。从价格数据来看,CPI读数仍疲弱,但11月核心CPI边际回升;PPI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环比趋势也有所改善。从建筑业、服务业等高频指标来看,12月经济继续改善。总体上看,在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作用下,四季度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阶段仍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明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政策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与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改变了自201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总基调,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又强调“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
市场表现方面,债券收益率四季度整体下行。资金方面,四季度R007(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平均水平较三季度微幅下行。现券方面,四季度以来债券供给冲击对市场影响有限,同时流动性整体相对宽松,债券收益率趋势下行,截至12月末,10年国债收益率收于1.68%,10年国开收益率收于1.73%,分别较三季度末下行47.7bp、52.0bp;信用利差中枢自10月初转为下行,截至12月末,3年AAA中短票收益率较三季度末下行58.5bp,利差压缩20.8bp左右,中低评级信用利差压缩程度较小,3年AA中短票利差压缩10.3bp。
股票方面,九月下旬政策组合拳后,A股市场快速反转,10月上旬开始,市场情绪逐渐调整,四季度整体呈现震荡走势。整个四季度来看,沪深300指数下跌2.06%,中证1000指数上涨4.36%,创业板指数下跌1.54%。四季度申万行业中商贸零售、综合、TMT(数字新媒体产业)涨幅靠前,美容护理、有色、食品饮料行业涨幅靠后。
9月底转债市场伴随权益市场的反弹回暖,风险偏好有所修复,成交活跃度回升,转债估值逐步向合理中枢回归,尤其低价中低评级转债估值补涨,表现占优。12月中旬以来,伴随转债估值震荡修复、行业盈利分化等因素,高价转债有所修复。四季度中证转债指数较上季度上涨5.55%,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46%,万得全A指数上涨1.62%。
报告期内,组合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以及细分资产的相对估值水平,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操作方面,四季度组合逐步增加债券仓位和信用利差久期,根据相对价值变化不断优化券种结构,同时通过利率品种阶段性为组合带来增厚收益。股票方面,由于四季度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股票资产对组合净值有小幅拖累。转债方面,组合四季度增加了转债仓位,并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全季度为组合净值带来正向贡献。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三季度经济数据较二季度继续走弱。生产端来看,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35%,8月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0.3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二季度有所下行;从工业品价格方面来看,7、8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分别为-0.8%、-1.8%,环比增速分别为-0.2%、-0.7%,工业企业整体体现出降价去库的倾向,对生产端继续构成拖累。需求端来看,7、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6%、3.4%,保持平稳增长但趋势延续下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7%、2.1%,消费增速低位震荡,其中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消费增速;外贸增势较好,出口增速整体平稳。综合来看,三季度尽管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同时高温天气和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持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同时,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还在显现,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政策方面,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聚焦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体现出对稳增长的关切和决心。会议认为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货币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且明确表示此后仍有降息空间。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提出“提升消费结构”和“培育新型消费业态”。预计后续会迎来相应政策的落地和落实。
市场表现方面,债券收益率三季度整体震荡,利率债表现优于信用债。资金方面,三季度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较二季度微幅下行。现券方面,三季度以来债券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债券收益率趋于震荡,9月末10年国债收益率收于2.15%,10年国开债收益率收于2.25%,分别较二季度末下行5.4bp、4.6bp;信用利差中枢明显上行,3年AAA中短票收益率较二季度末上行18.8bp,利差走阔42bp,中低评级信用利差走阔程度稍高,3年AA中短票利差走阔49bp。
股票方面,三季度权益市场呈现“U”型态势,先跌后涨,9月最后一周快速反弹。较二季度末,沪深300指数上涨16.1%,中证1000指数上涨16.6%,创业板指数上涨29.2%。三季度申万行业中非银、地产、综合、商贸零售涨幅靠前,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涨幅靠后。
转债方面,7月-9月中旬受到正股表现疲软以及转债信用风险事件的影响,转债市场整体下跌。9月中下旬以来转债市场在风险偏好修复下显著回暖,收复三季度前期跌幅,成交活跃度回升。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较二季度末上涨0.58%,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2.4%,万得全A指数上涨17.7%。
回顾来看,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债券组合的持有期收益中包含了较多的资本利得收益,这使得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水平较难在未来持续。从市场指数来看,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截至9月底的收益率为4.69%,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1.82%,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2.87%;中债优选投资级财富指数的收益率为3.35%,其中票息收益贡献了1.84%,资本利得收益贡献了1.51%。资本利得收益波动性相对较大,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债券基金的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组合基于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以及细分资产的相对估值水平,积极应对并调整资产配置。操作方面,三季度组合在债券收益率下行的过程中逐步降低信用品种的仓位和信用利差久期,根据相对价值变化不断优化券种结构,同时通过利率品种阶段性为组合带来增厚收益。股票方面,三季度组合股票仓位取得了不错的相对收益,对组合净值有显著正向贡献。转债方面,组合三季度维持较低的转债仓位,并根据市场情况置换优化,全季度为组合净值带来正向贡献。本基金将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力争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基金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