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一年一度的PRI in Person大会在多伦多拉开帷幕。 该大会吸引了超过2000名机构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和推进负责任投资的创新实践与政策发展。PRI主席David Atkin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我们的努力正在产生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不仅肯定了PRI在全球负责任投资领域的成就,也强调了未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大会议程涵盖了ESG投资策略、实践方法、低碳转型路径等热点话题,特别是新兴的生物多样性议题。会议旨在帮助行业领袖和从业者突破共同挑战,加速负责任投资的发展进程,激发思想火花,落实可持续承诺。
易方达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在这里,我们聆听世界的ESG声音,也向海外传递属于中国的绿色进展。
01
绿色共识:气候目标与实践路径的挑战
论坛上,Jake Barnett表示:“自Lord Stern将气候变化视为人类经济历史上最大的市场失灵这一观念已过去20年,到今天,我们已取得了诸多进展, 全球范围内已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区域超过75种不同的碳定价举措存在,有超过60万亿的资产已签署承诺。”
在大会上,气候目标是毋庸置疑的共识。然而 , 如何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实践,却成为了一个重难点。
论坛上,Mark Carney 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种转型的规模与工业革命相当,与数字化转型的速度相当。目前的净零政策不足以实现世界各国做出的承诺。在数据、行动和投资方面仍存在重大的差距。”
"气候资金“撬不动”的根源不在“没有钱”,而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资金错配。 当前气候投资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投资框架,导致部分不会给气候行动带来正面效益的项目也被贴上气候标签。同时,气候模型与经济预测脱节,局限性的气候影响模型无法充分传达因全球不能快速脱碳可能面临的风险水平,为减轻风险而进行的脱碳努力提供明确信息和清晰路径。"
——《中国能源报》
尽管各大机构普遍关注碳中和议题,但 在 诸多限制条件下,碳中和与实际的投资组合管理存在一定脱节 。有投资者指出,过于严格的限制性政策可能会将具有转型潜力的企业排除在投资视野之外,这不仅不利于推动全球低碳转型,还可能损害投资组合的收益表现。此外,虽然很多机构采用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的风险评价工具,但业内对这些工具的可靠性仍持谨慎态度。
我们认为,资管机构可从两个维度着手推进气候实践 :首先,深入研究各行业的排放特征和减排路径,发掘转型机遇,引导资金流向真正的绿色产业;其次,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沟通对话,通过积极的尽责管理推动高碳行业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目标、协助其探索转型路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方向转型。
02
生物多样性:易方达探索投资方法论
在关于投资者如何加快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行动的讨论中,嘉宾们讨论了使资金流动与气候和自然目标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以及明确政策信号和激励措施的必要性。PRI 首席可持续系统官 Nathan Fabian 表示:“ 我们希望看到全球气候和自然议程的雄心和实施加速。我们尤其关注的两项协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成功通过,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 生物多样性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高的关注,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目标落地于投资策略,实践方法却非常缺乏。
本次大会设立了三个分会场讨论生物多样性议题。与会嘉宾对该领域非常关注,但必须承认的是,目标与投资实践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世界各国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既缺乏深入认知,亦未采取迫切行动,根本原因在于数据缺位。 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数据”主要目前主要以生物多样性足迹体现,然而测量并非易事。投资机构除了需要评估对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多少负面影响,更需要衡量投资产生的正面贡献,每一步都需倚靠科学的方法路径、大量资金投入以及前沿技术的支持。 **
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 PwC指出,“目前市场尚缺乏机制将生物多样性这一生态效益经济化、资本化。一方面,评估生物多样性项目的效益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过程较为复杂,尚未有成熟的方法论。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还需要更多的政策、研究与市场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基金携手中财大绿金院共同开发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方法获得了与会机构的高度关注。 这一创新性研究从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水平两个维度展开全面分析。通过运用ENCORE工具,深入剖析了自然资产与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关联,实现了风险敞口的精确量化。同时,该研究参考TNFD标准构建了企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基于公开信息对重点行业及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最终,通过整合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两个维度的量化结果,得出了企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绩效的综合评级。
(E Fund-IIIGF 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方法》
**该段节选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生物多样性投资:数据与产品的迭代跨越——专题征文之五》
03
全球政策体系:构建桥梁,求同存异
欧盟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全面且目标明确,配套各类方法学支持,尽管仍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但依然是全球投资者进行产品创新与开发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政策制定是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相关议题出发,构建各领域内的政策体系,如绿色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改善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在政策制定思路上的独特性。
海内外投资者在相互理解政策时存在一定语言和体系的差异,这启发我们 在构建中国特色ESG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欧盟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搭建起一座促进国际投资者深入了解并参与中国市场的桥梁 。这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文化和理念的交流,对推动全球可持续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展望未来:强调共识、弥合分歧的绿色之路
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过程中,有共识也有分歧。 10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将推出可持续投资分类法(Sustainable Investment Taxonomy),新的分类法将包括“绿色”和“过渡”类别,帮助向投资者传达哪些经济活动将有助于实现其气候目标。当前包括欧盟、英国、新加坡、香港和澳大利亚已经建立或正在开发相似的分类规则,各国进一步达成可持续与ESG投资的全球共识。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美国部分州反ESG浪潮蔓延,反ESG法案重新引入的风险增加,一定程度改变了企业的行为和预期。接下来,监管方、投资者、企业家和研究者如何调整重塑ESG的内核和外延尤为关键。
我们认为,经历重塑调整的ESG将迎来其黄金时代。作为中国机构,我们可以积极发布高质量ESG研究成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分享中国实践,讲好中国ESG故事,在国际舞台传递更多中国声音。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供了解责任投资及我司(指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同)的相关信息。本文仅为一般性情况介绍,不构成要约或要约邀请,或者任何买卖和投资的建议或承诺,不作为任何收益暗示及担保。易方达基金对本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对依据或者使用本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未经我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将本文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文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否则由此造成的全部责任将自行承担。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