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报告时间
- 全部
- 2025年第1季度
- 2024年年度
- 2024年第4季度
- 2024年第3季度
- 2024年中期
- 2024年第2季度
- 2024年第1季度
- 2023年年度
- 2023年第4季度
- 2023年第3季度
- 2023年中期
- 2023年第2季度
- 2023年第1季度
- 2022年年度
- 2022年第4季度
- 2022年第3季度
- 2022年中期
- 2022年第2季度
- 2022年第1季度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1季度国内主要的股票指数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偏大盘的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涨幅略低,偏中小盘的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涨幅略高。在国内AI产业趋势的带动下,智能驾驶、机器人等方向的股票涨幅居前。在申万行业层面,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涨幅靠前,煤炭、商贸零售、石油石化、建筑装饰等行业出现一定跌幅。在风格层面,成长风格指数涨幅高于价值风格指数,中高市盈率指数涨幅高于中低市盈率指数。1季度,港股出现大幅上涨,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大幅回落到130附近。海外欧美主要股指涨跌互现,其中欧洲略好于美国,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下跌幅度较大。债券资产方面,1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超过30bp;而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20bp左右。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不同的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1季度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挖掘了优质的主动基金替代被动指数基金,随着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的大幅增加,未来市场定价无效的机会将会增多,有利于主动投资通过合理定价创造超额收益;2、对于折价幅度较大的场内交易基金进行了配置,以获取折价收敛的收益;3、卖出了个别更换了基金经理的基金。其他在投资策略上没有变化的基金我们仍然继续持有。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1季度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股票相对债券仍然具备性价比优势。因此截至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保持小幅超配权益类资产,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随着A股市场活跃度的提升,1季度结构配置方面有如下变化。在权益类资产方面:1、进一步增加了偏成长风格基金的配置比例,降低了偏价值风格基金的比例,根据价值成长风格的相对性价比,我们未来更加看好偏成长风格。在固收类资产方面:1、随着国内债券到期收益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以及信用利差的进一步压缩,我们继续降低国内中长久期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增加了美元债QDII债券基金、国内短债基金以及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2、随着权益市场的转暖,转债资产涨幅较大,转债溢价率达到过去几年历史高位水平,我们适当降低了转债基金以及投资转债的二级债基的配置比例。在商品类资产方面,黄金作为一种与股、债相关性都较低的资产,可以平滑组合的风险,我们逐步配置了少量的黄金基金;另外我们还关注了其他商品基金。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获取优秀基金经理长期的超额收益,同时从大类资产配置、结构配置出发,着眼于未来1-3年的视角去审视各类资产的性价比,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进行管理,相对均衡配置,适度逆向偏离,去市场不关注的领域挖掘机会,逐步退出非常热门的赛道,通过不断挖掘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卖出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总是使投资组合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安心拿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有利的因素,因此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的长期回报充满信心。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房地产销量和价格大幅下跌后,中国整体经济的韧性;我们看到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崛起,汽车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我们看到中国国产大模型DeepSeek基本能够与ChatGPT-O1比肩;我们看到在经历了近7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出口份额仍然保持高位,韧性极强;我们看到国内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狗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看到在过去5-10年,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龙头。另一方面,国内股票市场制度不断健全,分红、回购等有利于提升股东回报的措施成为市场共识,市场的投资功能得到强化。各国股票市场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了,一国股票市场的上涨并不需要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支撑。不少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股票市场仍然能够出现较好的表现。股票市场的表现更多取决于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以及将企业盈利实实在在地回馈股东。经过过去几年的持续调整,A股大部分优质资产的价格普遍从高位回撤幅度达到40-50%,估值偏低,随着分红、回购等有利于股东回报的举措逐步落实,相信A股市场在未来几年的预期回报应该不低。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和资产配置,不断提升FOF投资组合的性价比,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安心拿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A股市场呈现宽幅震荡,年初小微盘股出现一轮流动性风险带来快速下跌,而在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大盘宽基指数表现坚挺。2季度市场风险偏好稍有提升,随后便持续下跌。9月底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视目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强调逆周期调节,降准降息,提振资本市场,同时针对内需不足、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等核心问题提出具体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是一整套的金融、货币、财政提振改革举措,极大地提振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快速反弹。全年来看,主要大盘A股指数均出现了不小的涨幅(其中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偏小盘的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也基本收复了年初以来的下跌。在申万行业层面,银行、非银金融、通信、家电、电子等行业涨幅较大,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美容护理、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行业表现相对靠后且收益为负。在风格层面,300成长风格指数表现大幅落后于300价值风格指数,中市盈率指数表现弱于低市盈率指数和高市盈率指数,显示出了明显的结构上两头涨中间跌的特点。港股整体表现略强于A股,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均出现上涨,海外欧美主要股指也基本录得上涨。债券资产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受到内需仍然较弱的影响,2024年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跌至1.6%附近。随着股票市场的上涨,转债在经历了3季度信用风险引发的下跌后,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首先,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2024年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对更换了基金经理的基金进行了卖出,并减仓了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的基金;2、买入了新挖掘的优质基金;3、配置了部分Smart Beta被动指数基金,通过对各类Smart Beta策略的深入研究,希望挖掘一些我们可以理解的Smart Beta策略,对主动选股的投资策略形成有益的补充;4、在9月底市场快速反弹后,我们采用超额收益持续性强且相对稳定的指数增强基金代替了部分ETF基金;5、基于性价比原则对部分基金进行了替换;6、买入了一些具备折价套利机会的场内基金。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2024年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2024年权益市场呈现宽幅震荡走势,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股票的性价比处于较高的位置,我们全年保持了适度偏高的权益仓位,结合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的变化,我们在低位小幅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在市场情绪高涨后小幅降低了权益资产的仓位,进行了一些逆向操作。截至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仍保持适度超配权益类资产,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在权益类资产内部,在市值风格方面,在小微盘股流动性风险爆发之前,我们降低了组合在小微盘风格方面的暴露,规避了小微盘股大幅下跌带来的净值回撤;同时增加了偏大盘指数基金的配置,获取了偏大盘风格的超额收益。在基本面风格方面,随着性价比的变化,我们逐步降低了深度价值策略基金、高股息基金的配置比例,适当增加了偏高质量、偏均衡、偏成长等风格基金的配置。在境外权益资产上,由于溢价较高,且性价比大幅下降,我们陆续清仓了前两年买入的海外股票类基金。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内部,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行,纯债基金的性价比逐步下降,我们适当增加了含转债基金、货币基金以及海外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通过这些调整,我们将整体组合的性价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在9月底大幅反弹后,4季度国内主要的股票指数涨跌互现,偏大盘的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出现了小幅的下跌,偏中小盘的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在申万行业层面,商贸零售、综合、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涨幅居前,美容护理、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煤炭和医药生物等行业出现一定跌幅。在风格层面,成长风格指数跌幅高于价值风格指数,高市盈率指数上涨而中低市盈率指数小幅下跌。4季度,港股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其中恒生科技指数跌幅略大,海外欧美主要股指延续今年以来上涨趋势,4季度录得一定幅度的上涨。债券资产方面,4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超过70bp;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行约40bp,到年底接近1.68%。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4季度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挖掘了优质的指数增强基金以替代被动指数基金,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2、买入了新挖掘的优质科技成长类基金;3、卖出了个别在市场大幅波动过程中风格发生了漂移的基金。其他在投资策略上没有变化的基金我们仍然继续持有。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4季度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在9月底市场大涨后,股票短期脱离了高性价比的区域,股票相对债券估值回到合理略偏低的区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做大的操作,进行了小幅的微调。截止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保持小幅超配权益类资产,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随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4季度结构配置方面有如下变化。在股票风格方面,对价值类风格基金和成长类风格基金进行了进一步的均衡,对大小盘风格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均衡。经过调整后,整体组合在权益类资产方面呈现出了更加均衡的配置。在固定收益资产方面,随着股票市场上涨而转债滞涨,转债的性价比大幅提升,我们继续超配一些持有转债的基金;由于国内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7%,创出历史新低,我们继续减仓了长久期的债券基金,配置了部分海外债券基金,如QDII债券基金和香港互认的美元债基金,目前这些债券基金的票息收益率水平大致在5-6%左右。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获取优秀基金经理长期的超额收益,同时从大类资产配置、结构配置出发,着眼于未来1-3年的视角去审视各类资产的性价比,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进行管理,相对均衡配置,适度逆向偏离,去市场不关注的领域挖掘机会,逐步退出非常热门的赛道,通过不断挖掘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卖出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总是使投资组合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安心拿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3季度国内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回落,显示经济仍然处于偏弱的状态。9月底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及一些新情况,强调逆周期调节,降准降息,提振资本市场,同时针对消费低迷问题、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具体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是一整套的金融、货币、财政提振改革举措,极大地提振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海外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走弱的态势,显示出宏观经济情况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9月美联储降息50bp,预计本年还将降息1-2次。
在资产表现上,3季度国内主要的股票指数在持续下跌后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一举扭转了今年以来的下跌态势,截止3季度末,主要A股指数今年以来均出现了不小的涨幅(沪深300指数上涨17.1%)。在申万行业层面,非银行金融、地产、综合、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农林牧渔、银行等行业涨幅相对靠后。在风格层面,成长风格指数涨幅高于价值风格指数,中/高市盈率指数涨幅高于低市盈率指数。3季度,港股继续强势表现,主要港股指数均出现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较大,海外欧美主要股指延续今年以来上涨趋势,但涨幅低于A股和港股。债券资产方面,3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62bp;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国内债券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降准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3季度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抑后扬,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间一度创出2.04%的历史新低。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不同的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3季度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卖出了基金经理发生了变更的基金;2、买入了新挖掘的优质成长类基金;3、配置了部分Smart Beta(聪明贝塔)被动指数基金。其他在投资策略上没有变化的基金我们仍然继续持有。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3季度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在9月底市场大涨前,股票的性价比处于较高的位置,因此我们保持了适度偏高的权益仓位;在9月底利好政策出台后的最初两天进一步小幅提升了A股权益的配置比例。截止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保持超配权益类资产,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3季度结构配置方面有如下变化:在股票风格方面,我们在市场震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调整组合的配置结构到更加均衡的状态,在市场出现变化之后,我们主要增加了偏成长风格的被动基金的配置,让组合具备适度的弹性;在权益基金类型方面,我们不断增加了偏被动的宽基指数基金和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配置,在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两个方面更加均衡。经过这些结构上的调整,整体组合在权益类资产方面呈现出了更加均衡的配置,同时也具备适度的弹性,使得组合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能够跟得上。在股票不同区域方面,基于区域间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比较,我们清仓了剩余的少量美股基金。因为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纵向的历史比较,还是横向的各个区域的比较来看,当时A股都呈现出较好的性价比,在3季度的持续调整过程中,A股的性价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愿意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管理组合,同时在关注到市场变化之后,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对及时的、合理的反应。在固定收益资产方面,随着股票市场的下跌,转债的性价比大幅提升,我们适度超配转债基金;纯债方面考虑到未来经济恢复的预期以及债券资产的性价比,目前适度超配短债基金,低配中长期纯债基金。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获取优秀基金经理长期的超额收益,同时从大类资产配置、结构配置出发,着眼于未来1-3年的视角去审视各类资产的性价比,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进行管理,相对均衡配置,适度逆向偏离,去市场不关注的领域挖掘机会,逐步退出非常热门的赛道,通过不断挖掘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卖出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总是使投资组合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拿得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
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的长期回报仍然充满信心,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韧性较强,有足够的纵深来稳定整体经济;另一方面,国内股票市场制度不断健全,分红、回购等有利于股东的措施成为市场共识,市场的投资功能得到强化。各国股票市场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了,一国股票市场的上涨并不需要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支撑。不少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股票市场仍然能够出现较好的表现。股票市场的表现更多取决于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以及实实在在的股东回报的水平。经过过去几年的持续调整,A股大部分优质资产的价格普遍从高位回撤幅度达到40-50%,估值合理甚至偏低,随着分红、回购等有利于股东回报的举措逐步落实,相信A股市场在未来几年的预期回报应该不低。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和资产配置,不断提升FOF投资组合的性价比,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拿得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024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呈现震荡走势,内需相对较弱,出口保持强劲,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在50%上下震荡,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价格指数在低位徘徊。政策方面,央行采取降息等措施刺激需求,三大工程、设备更新/以旧换新以及地方地产政策放松等需求端政策也陆续出台,但政策的效果可能还需要量的积累和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产生明显的拉动效果。海外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开始降息,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大概率将开启第一次降息操作。
在资产表现上,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极强的分化特征,在大小盘方面,基本逆转了过去两年小盘占优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大盘股更加占优,其中上证50、中证100、沪深300均取得正收益,而中证500、中证1000等偏中小盘的指数基本都录得负收益。在(申万)行业层面,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电、石油石化等行业表现靠前且录得正收益,综合、计算机、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等行业表现相对靠后且收益为负。在风格层面,成长风格指数表现落后于价值风格指数,中/高市盈率指数表现弱于低市盈率指数。上半年,港股整体表现强于A股,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均出现上涨,海外欧美主要股指也基本录得上涨。债券资产方面,上半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受到内需仍然较弱的影响,上半年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创出2.21%的历史新低。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首先,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上半年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卖出了基金经理发生了变更的基金,减仓了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的基金;2、买入了新挖掘的优质基金;3、配置了部分Smart Beta(聪明贝塔)被动指数基金,通过对各类Smart Beta策略的深入研究,希望挖掘一些我们可以理解的Smart Beta策略,对主动选股的投资策略形成有益的补充;4、基于性价比原则对部分基金进行了替换。我们对持仓子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进行了重新的评估,虽然某些基金过去呈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是我们可以接受的,但是随着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大,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也会出现变化。为了保持整体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对某些中期来看风险收益特征预计可能存在较大变化的子基金进行了调整。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上半年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上半年权益市场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股票的性价比处于较高的位置,我们仍然保持了适度偏高的权益仓位,根据基本面情况的一些变化,2季度我们小幅降低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截至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仍保持适度超配权益类资产,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上半年结构配置方面有如下变化。在市值风格方面,在小微盘股流动性风险爆发之前,我们降低了组合在小微盘风格方面的暴露,规避了小微盘股大幅下跌带来的净值回撤;同时增加了偏大盘指数基金的配置,获取了偏大盘风格的超额收益。在基本面风格方面,随着性价比的变化,我们逐步降低了深度价值策略基金、高股息基金的配置比例,适当增加了偏高质量、偏成长等风格基金的配置。通过这些调整,我们将整体组合的性价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运作分析
2季度国内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一定回落,显示经济企稳的趋势仍然还不够确定。国内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内需不足,国内货币、财政、地产产业等政策继续保持宽松,在放松存量政策的同时还推出增量政策,这些举措短期内尚未看到明显效果,但是随着政策效果的不断积累,从中期来看对宏观经济的企稳大概率将起到支持作用。海外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也呈现出分化的态势,显示出宏观经济情况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年内预期的降息次数逐步减少,首次降息预期时间也逐步推后。
在资产表现上,2季度国内主要的股票指数均出现下跌。在(申万)行业层面,银行、公用事业、电子、煤炭等行业表现靠前且录得正收益,综合、传媒、商贸零售、社会服务、计算机等行业表现相对靠后且收益为负。在风格层面,成长风格指数表现落后于价值风格指数,中/高市盈率指数表现弱于低市盈率指数。2季度,港股走出独立行情,主要港股指数均出现上涨,海外欧美主要股指涨跌互现。债券资产方面,2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国内随着对经济预期的变化以及市场悲观情绪的影响,2季度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小幅下行,创出2.21%的历史新低。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在基金选择和资产配置两个大的层面进行了操作:
在基金选择层面,立足于分散配置不同投资策略的优质基金,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我们持续挖掘符合我们标准的优质基金,不断优化持仓品种。希望通过分散化持有不同投资策略、不同投资风格的优秀基金,让基金在组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选择是本基金投资操作的重点,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基金选择标准:1、投资策略长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过该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长期有效”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拉长时间,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够获取超额收益;2、投资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对稳定,不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漂移;3、投资策略可理解,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能理解、有认知,在市场短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信心拿得住;4、收益风险特征可接受,即基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收益风险特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
基于这样的基金选择标准,2季度我们的操作主要包括:1、卖出了基金经理发生了变更的基金,减仓了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的基金;2、买入了新挖掘的优质基金;3、配置了部分Smart Beta被动指数基金,通过对各类Smart Beta策略的深入研究,希望挖掘一些我们可以理解的Smart Beta策略,对主动选股的投资策略形成有益的补充。其他在投资策略上没有变化的基金我们仍然继续持有。
在资产配置层面,我们一直遵循“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审视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不断卖出那些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买入那些性价比已经很高的资产,这使得我们整个组合始终处于性价比更优的状态。这样的投资方法让我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管理好组合的风险暴露。2季度本基金在资产配置层面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2季度权益市场呈现震荡走势,根据我们的股债性价比比较模型,股票的性价比仍然处于较高的位置,我们仍然保持了适度偏高的权益仓位。截止报告期末,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仍保持略超配权益类资产,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中设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二是在结构配置方面,2季度结构配置方面有如下变化。在风格方面,我们在市场震荡的过程中,逐步调整组合的配置结构到更加均衡的状态:过去我们的组合更偏价值风格,在高股息上也有一定的暴露,在2季度,根据各类资产性价比的变化,我们逐步降低了偏价值风格和偏高股息基金的配置比例,适度增加了偏高质量、偏科技成长风格的基金的配置;在小盘股反弹后,我们进一步降低了小盘风格基金的配置,增加了大盘风格基金的配置。经过这些结构上的调整,整体组合在权益类资产方面呈现出了更加均衡的配置,因为我们认为,目前A股无论是从纵向的历史比较,还是横向的各个区域的比较来看,都呈现出较好的性价比,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愿意在目前位置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寻找性价比较高的资产。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优选基金,获取优秀基金经理长期的超额收益,同时从大类资产配置、结构配置出发,着眼于未来1-3年的视角去审视各类资产的性价比,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暴露进行管理,相对均衡配置,适度逆向偏离,去市场不关注的领域挖掘机会,逐步退出非常热门的赛道,通过不断挖掘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卖出性价比已经很低的资产,总是使投资组合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希望通过FOF产品给持有人提供一项服务:通过选择优质基金和配置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将资产原有的大幅波动变得相对平滑一些,提升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使得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降低而风险相对更小,让投资者能够安心拿住,最终赚到钱。这是FOF基金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目标。
本基金是平衡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将遵循稳健投资的理念,立足养老产品的定位,秉承勤勉尽责的态度,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更加优异而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