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金投顾试点五年以来,我国买方投顾业务取得了哪些成效与展业经验,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在养老金融中,投顾将扮演何种关键角色?
在晨星中国2025年度投资峰会上,易方达基金副总裁陈彤先生以《买方投顾之中国实践》为题,深度剖析了中国投顾业务五年试点的成效、挑战与未来方向。
易方达基金副总裁陈彤
01
实践体会:坚持买方立场
陈彤先生指出,基金投顾在改善投资者收益体验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多家投顾试点机构客户盈利占比达70%以上。他认为,投顾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能改善客户的实际收益,也能有效提供新的就业岗位,重置行业流量入口与销售格局,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作为有效的外部约束帮助资管行业重塑客户信任,优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陈彤强调,投顾一定要坚持买方立场,培养真正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的文化。他分享了围绕买方投顾的一系列实践体会,例如:为实现客户利益最优,必须坚持全市场筛选基金;投顾板块应设立与资产管理相隔离的独立投研团队,因为投资基础资产与研究基金产品存在差异,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并不一定擅长做基金配置;同时,顾问与销售人员的立场、知识体系和目标不同,二者也要分离。
“投顾的重点是顾,顾的核心在顾问,并且是围绕账户来做的,而不是产品”,陈彤特别指出。他认为,完整闭环的顾问服务包含多个环节,一家公司可以只提供投顾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但客户只有享受到包含账户分析、策略制定、投后陪伴等环节在内的全链条服务,才能真正体会到投顾的价值。中国对合格的投资顾问市场需求大,亟需建立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全权委托更是投顾的发展趋势,建议性的委托模式很难成功。
02
投顾在养老金融中扮演关键角色
陈彤表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养老金与资本市场本身密不可分,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第二和第三支柱,迫切需要纳入投资顾问的角色,以提升服务的精细度。
他分析,相较于过去由企业统一决策或仅依赖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模式,引入投顾能够到进入“个人选择+投资顾问”的更优阶段。投顾可以通过更专业的评估,为每个人制定更适合的个性化养老投资方案。
陈彤对于投顾与养老也提出了系列建议。他认为应在个人养老账户引入基金投资顾问,着力建立统一的账户管理平台,允许二支柱个人选择,打通二三支柱的账户,并建议设立能覆盖所有投资范围的投资顾问牌照。
03
趋势与挑战:要有 “耐心资本”
展望未来,陈彤表示,TAMP平台(统包资产管理平台)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能为广大投顾提供高效展业平台。同时,指数化投资越是盛行,越需要专业投顾服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配置。
他也坦言了发展投顾业务面临的挑战。例如,基金公司开展投顾业务是从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的挑战性跨越,需要管理层拥有“耐心资本”和“长钱”的远见。数据协同也是另一大挑战,在反洗钱、销售适用性和策略匹配等环节,如何获取并运用好客户数据,是行业需共同面对的课题。
演讲最后,陈彤回顾道,今天行业内规模庞大的指数和养老金业务,都源于十五年前的持续投入,而当时这些都是少有人愿意做的业务。他坚信投顾是同样具备长期价值的正确方向,并分享道,“现在再不做投顾,十年以后可能又会后悔了。”
内容来源:晨星中国